最近一周危机感比较重,两个原因:一是25年盈利目标差距巨大,24年完成了。第二是本轮牛市进程过半年,抓不住未来三个月牛2主升的话,牛市尾声的几个月更难。虽然很期待牛市进行到27年中,但理性和事实的结果都指向本轮牛市26年上半年结束。
通过对A股历史五轮典型牛市的深度复盘,可以发现每轮牛市均有明确的政策目标驱动,并在任务完成后以标志性企业上市为终结信号。以下是具体分析:
历史规律显示:标志性融资事件+政策退坡+估值泡沫三因素共振是牛市终结的确定性信号。
政策目标驱动:每轮牛市均服务于特定国家战略,如国企改革(2005)、危机应对(2008)、产业升级(2019)。
一、2005-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牛(中石油成功上市)
核心任务: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现国有股流通,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驱动因素:
政策:股权分置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允许非流通股上市交易。
资金:人民币升值吸引热钱流入,居民储蓄通过基金入市(公募规模增300%)。
经济:GDP增速达14.2%,企业盈利改善(归母净利润增速从-5.8%升至63.5%)。
结束标志:中国石油(601857)上市(2007年11月)
逻辑:发行价16.7元,首日市值超7万亿,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股,但高估值透支预期(PE超50倍)。
影响:上市后大盘见顶6124点,随后因次贷危机、政策收紧(连续加息)终结牛市。
二、2008-2009年:四万亿刺激牛
核心任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基建投资稳经济。
驱动因素:
政策:“四万亿”计划+货币宽松(降准降息)。
资金:信贷投放激增(2009年社融增量9.6万亿),杠杆资金入场。
产业:基建(工程机械)、消费(家电、汽车)受益政策补贴。
结束标志:创业板开板(2009年10月)
逻辑:首批28家公司上市(如特锐德),分流主板资金,标志“救市任务”完成。
影响:流动性边际收紧,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上证指数反弹结束于3478点。
核心任务:支持新经济(互联网+),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驱动因素:
政策:双创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册制试点预期。
资金:两融余额从0.4万亿飙升至2.3万亿,配资活跃。
产业: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从35%升至50%,催生互联网金融(东方财富)、在线教育等概念。
结束标志:中国核电(601985)IPO(2015年6月)
逻辑:募资132亿(当年最大IPO),发行价3.39元,上市次日大盘见顶5178点。
影响:监管清查配资引发流动性危机,去杠杆政策加速崩盘。
四、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牛
核心任务:去产能、去库存,优化工业体系(尤其钢铁、煤炭)。
驱动因素:
政策:供给侧改革+外资开放(沪港通、MSCI纳入)。
资金:北向资金净流入3000亿,偏好消费、金融龙头。
产业:周期行业盈利修复(钢铁ROE从-5%升至15%),白酒、家电领涨。
结束标志:工业富联(601138)上市(2018年6月)
逻辑:募资271亿(创A股科技股纪录),发行价13.77元,市值超5000亿。
影响:上市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去杠杆深化,沪深300结束69%涨幅。
核心任务: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
驱动因素:
政策:新能源车补贴、光伏装机目标。
资金:公募基金发行激增(2020年新发3万亿),外资增配宁德时代等龙头。
产业:电动车渗透率从5%升至20%,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业绩爆发。
结束标志:宁德时代450亿定增(2021年8月)
逻辑:史上最大民企定增,发行价410元,高位融资扩张产能。
影响:定增后新能源板块估值见顶(PE超100倍),美联储加息终结结构性牛市。
总结:牛市的“任务逻辑”与终结信号
政策目标驱动:每轮牛市均服务于特定国家战略,如国企改革(2005)、危机应对(2008)、产业升级(2019)。
终结信号共性:标志性公司上市或融资(如中石油、宁德定增),通常伴随政策退坡(加息、去杠杆)、估值泡沫(PE>50倍)、外部冲击(次贷危机、贸易摩擦)三重压力。
当前启示(2025年):本轮“AI+新质生产力”牛市的核心任务是科技自立,需警惕两大信号:
巨型科技IPO(如中芯国际科创板再融资);
产业政策转向(如算力补贴退坡)
投资启示:盯住政策目标与融资节奏——当标志性企业完成上市募资且产业政策目标初步实现时,需逐步转向防御。
本轮牛市大概率于 至2026年Q2初 结束,乐观话延续到26年底。,标志性事件为 宇树机器人/智谱AI上市(或同类科技独角兽IPO) 叠加 新质生产力龙头大规模再融资。投资者需紧盯2025年Q3的政策与资金动向,若智谱AI募资超预期或海南封关细则弱于预期,需果断转向防御,守住本轮科技牛市的胜利果实。
$工商银行(SH601398)$ $南山智尚(SZ300918)$ $国际复材(SZ301526)$ #银行# #牛市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