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人民日报不断吹风创新药,有感而发说几句。网页链接
创新药是大行业,即将迎来长周期大行情,如果创新药研究不懂就买创新药etf,就买恒瑞这种BigPhama,更好的选择是买CXO。一定要逢低买哈,急不得。
对于CXO,特不靠谱要执行的美版集采,其实不利于药明,药明主要走的高端路线,在美国发家,靠美国成长,缺点也很明显,定价高,性价比不如昭衍泰格,由奢入俭难,卷不动。随着中国创新药磅礴发展,再叠加美国集采,国外药企会对成本端越来越敏感,药明的技术及产业链优势还不足以覆盖其高昂的定价,会导致客户流失,要么就是降价保证市场份额,无论是哪种,药明的生意都会变得越来越难。当然,药明的药物发现一时半会还没人撼动,但AI可能会给竞争对手更多机会,药物发现本质上是概率事件,护城河不够深。总之,药明没有超额收益,但还是很稳,如果能接受未来药明增速降低,毛利降低的可能性,持有还是不错的。
昭衍新药的企业文化还是不错的,成本控制也很好,一句话,管理有优势,卷的有底蕴。前期扩产时机选择的不好,带来比较难看的财报,所以跌的最惨,但新周期到来,新产能就是一把利器,我本人是非常看好这个企业的。另外生物模型不能被完全替代,就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这点理解,想完全人工制造实验模型,无异于痴人说梦。别相信美国的片刻仁慈,连美澳大陆都敢赶尽杀绝,还能誓死保护动物,都是演戏罢了。
泰格是吃鱼肚的企业,投资也香的很,也在进行国际化,我相信他卷的能力,席卷天下大概率。这家企业不用多说了,何况估值也非常有优势。
还有一个凯莱英,这家企业已经内外通吃,能上厅堂能下厨房,踏实肯干,估值也低,我看好。
说一嘴康龙化成,它的跌幅不是偶然,港股更懂,我之前的文章暗示过这家企业,建议尽快引入更高级别的管理人才吧,希望越来越好。就目前状态来看,短期可以考虑弹性买点港股,长期不建议拥有。
本文为一家之言,不能作为投资判据,请谨慎甄别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