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究竟值不值得投资?

用户头像
石杉orDarren
 · 山东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平台型企业情有独钟。平安好医生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先行者,本质上是一家符合传统定义的平台型公司,具备多边市场、数据驱动和网络效应等典型特征,资产结构也相对较轻。下面让我们结合2025年最新中报数据,对这家公司进行深入分析。

平安好医生诞生于中国平安集团2014年的战略布局,2015年4月正式上线APP。其创立初衷是作为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的核心入口,通过互联网医疗打通保险、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闭环。凭借平安集团的资金与客户资源支持,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2016年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2018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医疗科技第一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根据2025年最新中报数据,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4.2亿,家庭医生会员数超过2200万,连接的健康服务商数量增至11万家,合作药店超过24万家,医院资源拓展至4200家,累计问诊量突破15亿次。这些数据表明,公司的平台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回顾发展历程,平安好医生的战略演进可谓一波三折。从早期的互联网式流量争夺,到中期聚焦HMO模式,再到当前AI驱动与集团深度协同,其发展路径充分反映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探索与转型。

王涛时代(2014-2020)采用典型的互联网打法:阿里系高管团队主导,通过自建医生团队和补贴获客快速扩张,以"轻问诊+电商"为核心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面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强劲对手的竞争,导致公司成本高企,毛利率低下,持续亏损。

方蔚豪时代(2020-2023)开启战略转型:平安嫡系高管掌舵,将业务重心从C端转向B端,大力发展企业客户和保险协同业务。收入结构从电商主导转向服务费为主,深化与平安保险的协同效应,弱化独立平台属性。

李斗与臧珞琦时代(2023至今)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财务背景高管团队更注重降本增效和盈利兑现。2025年总裁吴军辞任,进一步显示集团对公司的控制力加强。在此期间,公司推出"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双核心战略,构建AI医疗矩阵,强化O2O服务闭环。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0.88亿元,但收入增长仍显乏力,今年上半年有加速趋势,但能不能持续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从商业模式演变来看,平安好医生已经从最初的独立平台梦想,转变为集团生态系统的"配角",这实质上是避开与京东、阿里的正面竞争,转而依托平安的保险客户和企业渠道寻求差异化发展。

财务表现方面,公司2024年首次实现净利润0.88亿元(2023年亏损15.3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28%,调整后净利润1.2亿元。盈利改善主要来自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双驱动,而不仅仅是之前的成本削减。

收入结构显示,2025年上半年健康服务占比48.5%(毛利率22.1%),医疗服务占比46.2%(毛利率44.3%),养老服务占比5.3%(毛利率30.5%)。值得关注的是,医疗服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显示核心医疗能力正在改善。经营现金流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达到1.5亿元。

然而公司仍面临如下风险因素。

1. 集团依赖症仍然存在。虽然来自平安集团以外的企业客户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但整体收入仍然高度依赖集团资源。如果集团战略调整或要求降价,收入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2. 毛利率压力持续。健康服务毛利率仅22.1%,虽然较2024年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医疗服务的44.3%,新业务如养老的毛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3. 战略执行存在不确定性。高管变动较为频繁,2025年7月总裁吴军辞任可能影响战略连续性。

竞争格局方面,平安好医生依然面临多重压力。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在药品电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凭借供应链和流量优势已实现稳定盈利。平安好医生在这个细分市场难以与之抗衡。

垂直平台如微医连接超过8000家医院,深耕基层医疗;零氪科技专注肿瘤数据,覆盖70%以上三甲肿瘤医院。相比之下,平安好医生在医疗专业深度上仍有差距。

AI医疗领域的医渡科技拥有丰富的医疗数据资源,深耕B端科研与诊疗;深睿医疗专注医学影像AI。平安好医生的AI应用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和轻问诊场景,缺乏核心医疗场景的深度渗透。

平安好医生也具有独特优势。

支付方壁垒是其最大优势。与平安保险的深度融合,形成"保险+服务"的差异化闭环,这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

生态协同能力突出。通过平安寿险代理人、银行客户经理等渠道,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客,2025年上半年综合金融客户端收入增长45%。

O2O网络规模庞大。连接4200家医院、24万家药店,支持"家医主动护、名医零距离、就医全程管"的服务闭环。

窃以为,公司仍需解决一些核心短板。比如,医疗专业深度不足,AI应用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而非诊疗核心;专家资源依赖外部合作,自有医疗资源有限;用户粘性较弱,免费咨询占比高,付费转化率有待提升。

这个行业,政策面还是非常支持的。国家推动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为HMO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同时,AI技术与老龄化趋势带来新机遇,公司2025年推出"7+N+1"AI医疗矩阵,切入居家养老赛道,目前已覆盖75个城市,迎合银发经济发展趋势。

作为平安"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核心平台,公司受益于集团资源倾斜。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1.深化医疗核心能力。需要通过收购或战略合作补齐重症诊疗资源,特别是在肿瘤、心脑血管等专科领域,提升医疗专业度。

2.平衡集团依赖与市场化拓展。加大非平安系企业客户的开发力度,证明独立获客能力,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总之,平安好医生虽然拥有独特的生态壁垒,但核心能力仍待加强;虽然实现了盈利,但增长质量需要提升;虽然受益于行业趋势,但需要突破集团依赖和战略摇摆的困境。

公司目前更像一只"困境反转"股:短期受益于盈利改善和AI概念,长期发展仍需观察其能否突破医疗深度不足与集团依赖的限制。作为投资者,我们可重点关注两个关键指标:非平安收入占比能否持续提升,以及医疗服务毛利率能否突破50%。只有这些指标持续改善,公司才能真正从平安帝国的"棋子"成长为独立发展的行业冠军。

$迪安诊断(SZ300244)$ $联影医疗(SH688271)$ $金域医学(SH603882)$

----------------------

风险提示:本文仅是个人观点,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系列文章全部为原创,是对我平时投研思考的记录,文章尽量避开大家在公开渠道常见的内容,以免浪费彼此的时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