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股份在2025年7月30日的投资者关系平台上透露,已成功掌握大尺寸铌酸锂材料的核心制备技术,标志着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天通股份在回应中表示,公司已成功开发出12英寸铌酸锂晶体材料,具备技术自主可控的优势,打破了以往的国外技术垄断。这一进展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也为国内铌酸锂材料的生产开辟了新局面(全球大尺寸铌酸锂晶体长期被德国Korth Kristalle、日本住友金属等垄断;)。
一、上路前排提前卡位6G未来巨量市场
在通信技术加速迈向6G时代的当下,通信芯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8月27日,我国学者的一项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他们利用先进薄膜铌酸锂光子材料,基于全新架构研发出全球首款自适应、全频段、高速无线通信芯片。实验显示,其创新系统超高速无线传输速率超120Gbps,为6G通信频谱资源开发扫除障碍。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6G既有继承性,也有颠覆性。
继承性是对5G传统场景的延伸,性能将进一步提升1到2个数量级。比如,支持手机沉浸式通信,6G的峰值传输速率预计比5G提升10到100倍,达100G比特/秒-1T比特/秒;戴上VR眼镜互动,6G的时延可降低至微秒级;面向物联网等工业场景,6G的可靠性更高,支持更大规模终端接入。
颠覆性是增加了全新场景,融合了通信与感知结合、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通信与AI深度集成等创新方向,可支持全息通信、工业元宇宙、沉浸式XR(涵盖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场景。
在6G技术成熟后,通过引入大模型、机器人等智能体,将会进一步突破5G“万物互联”框架,最终实现“万物智联”,为很多行业带来颠覆性创新。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万物互联,以及行走于生物体和机器之间的电子人,6G技术的应用正让上述场景走向现实。
————————————————————
二、中路大爆发,1.6T/3.2T光模块最大增量,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上游A股唯一
当前,400G/800G光模块一般采用硅光调制器或EML激光器方案,可满足单波最高速率100Gbps的需求。硅光调制器带宽和电吸收调制器功耗的限制,实现单波200Gbps数据速率存在较大挑战,需要攻克调制器带宽和效率提升技术,以满足下一代1.6T及以上光模块的技术迭代需求。可预见比较成熟的替代方案是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具有更高的带宽潜力和调制效率,在骨干相干通信网络中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针对短距离光模块应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性能完全能支持800G、1.6T及更高速率光模块。
主要光模块厂商如新易盛、联特科技等,以及供应商如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都已经开始积极投入铌酸锂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新易盛在OFC2023上展示了基于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800G OSFP DR8光模块,功耗仅为11.2W;光库科技在美国西部光电展上展示了薄膜铌酸锂强度调制器产品“C+L波段70GHz 强度调制器(AM70)。
————————————————————
三、下路默默发育,AI服务器电源模块业务和AI/GPU代工业务
问:
公司中报披露已成功将芯片电感应用于 AI 服务器的电源模块之中,请问该电感是一体电感还是铜铁共烧电感?谢谢!
答:
您好,属于一体电感的一种,共烧电感,谢谢。
【科普:铜铁共烧芯片电感---芯片电感起到为GPU、CPU、ASIC、FPGA等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具备节能、体积小、饱和磁通密度大等多重优势,更适用于AI等高算力应用场景。铜铁共烧芯片电感,在散热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发热量少,因为合金软磁粉芯损耗更低。另一方面是散热性好,因为产品采用的合金软磁粉芯属于合金材质,相较于铁氧体的陶瓷体材质导热系数更高,同时在工艺上采用一体压制成型,使得导热铜片紧密贴合磁芯,散热效果好。1、磁铜共烧电感产品适合小感量、大电流应用场景,故适用于数据中心、AI服务器领域。2、应用于数据中心、AI服务器领域。3、应用于GPU的电源管理模块。】
问:
公司EMS业务的子公司精美科技是否具有为AI/GPU等公司代工的能力?谢谢
答:
您好!具备相关代工能力的储备。谢谢~
问:
公司与燧源科技是上下游代工关系,还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谢谢!
答:
您好,公司是遂原科技战略供应商,谢谢!
【最新消息,看到有的球友在说天通以前的PPT项目碳化硅也有突破了?有没有高论?】
————————————————————
四、打野大黑马骚气走位进军固态材料,难道这才是天通突然与固态一同启动CARRY全场的暗线?
(这块知识储备不够,是通过AI整理的信息,可能会偏差,还请固态行家发表高论。)
是铌酸锂(LiNbO₃)在固态电池中已有明确应用,并且正在成为关键材料之一,主要作用包括:
1. 界面稳定剂
铌酸锂被广泛用于包覆正极或负极材料,以改善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例如,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将铌酸锂包覆在石墨负极表面,可显著抑制副反应,提高快充性能和循环寿命(如 6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 96.5%)。
2. 正极包覆材料
铌酸锂可通过原子层沉积(ALD)等技术包覆在高镍三元正极(如 NCM811)表面,有效抑制晶格氧流失、减少界面阻抗,并提升高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
3. 固态电解质改性
铌酸锂也被用于掺杂或包覆固态电解质(如 LLZO),提升其离子导电率和空气稳定性,从而改善全固态电池的整体性能。
综上,铌酸锂在固态电池中不仅已有实际应用,而且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导锂性和低电子导电性,正成为固态电池界面工程中的核心材料之一。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