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浊静徐清
 · 广东  

all in 线下,
铩羽而归。
十年蹉跎,
迷途知返。
/
近日,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称,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共计规模达1.3亿股,占总股本的3%,预计套现金额约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阿里第一次抛售红星美凯龙股份。去年12月,其就曾大规模减持,持股比例从近10%降至6.28%,不断弱化之间关联。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阿里断腕止损
十年前,阿里巴巴堪称实体零售的“狂热信徒”。2014年,阿里豪掷53亿港元入股银泰百货;2017年,对银泰商业全面收购,将其纳入阿里生态体系;2020年大手笔投入280亿港元,将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欧尚等知名超市品牌)控股权收入囊中;2019年,以43.6亿元投资红星美凯龙,跻身其第二大股东之列。
然而,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投资,如今却成了阿里“沉重包袱”。据红星美凯龙官方财报消息,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两年时间累计亏损超67亿元。更糟的是,在其创始人车建兴被立案调查、高管频繁离职等负面影响下,公司股价一度暴跌86%,市值仅剩135亿元。
劣势重压下,阿里此时减持,无疑是“及时止损”,避免被拖入更深的泥潭。而红星美凯龙也只是阿里“甩卖清单”上的一个缩影。去年底,阿里以74亿元卖掉银泰百货;今年初,又以123亿元抛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算上其他零星减持,阿里近一年套现总额已超430亿元。
这些交易背后,透露一个清晰信号:阿里或正在彻底放弃“新零售”战略,回归互联网和AI主业。马云在蚂蚁集团20周年庆典上也已为阿里定调新航向:重返淘宝、聚焦用户、深耕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