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集团:微球+GLP-1双引擎,14倍PE藏机会?

用户头像
创世纪-星星之火
 · 广东  

医药圈里,老牌企业的转型往往藏着不寻常的机会。丽珠集团这家深耕行业数十年的企业,最近的成绩单有点意思:营收微降0.17%,净利润却逆势涨了9.4%。这背后,是老底子够厚,还是新引擎已启动?

先看基本盘。制剂板块是压舱石,消化、生殖等领域产品稳得住,尤其是辅助生殖领域,从促卵泡激素到全周期产品,像搭积木一样配齐了。原料药更出彩,出口同比增近20%,头孢类产品在海外市场抢份额,相当于给公司业绩上了个保险。

真正的看点在研发管线,这可是丽珠的“潜力股”。阿立哌唑微球刚获批,作为全球首个长效制剂,患者不用天天吃药,医生也更愿意开,这种差异化优势在精神神经领域很吃香。IL-17A/F抑制剂更猛,银屑病适应症III期临床打赢了头对头研究,国内同类药里它是第一个冲线的,上市后有望快速占领市场。

最受关注的还是司美格鲁肽。糖尿病适应症申请已受理,减重适应症临床也快收尾了。别看现在GLP-1赛道热闹,丽珠的优势在于本土化布局,价格和渠道可能更灵活,就像在巨头环伺的赛道里找到一条小路。

政策这块,丽珠踩得比较准。集采新规里“新药不集采”的条款,刚好护住了阿立哌唑微球这些新产品。国际化也没闲着,东南亚市场的制剂出口刚破10亿,靠着PIC/S GMP认证,还在往欧美市场渗透,相当于给业绩增长找了个新水源。

当然,风险也得说清楚。老当家艾普拉唑受集采影响,去年营收降了11.6%,就像家里的老房子,得花心思修修补补。研发投入虽然不算低,但跟国际巨头比还有差距,得担心创新后劲够不够。GLP-1赛道挤了太多玩家,丽珠想突出重围,定价和推广得下苦功。

估值方面,现在PE约14.5倍,比行业平均低一大截。相当于还有不少上涨空间。这就像买东西,同样的质量,现在价格更划算,吸引力自然就来了。

说到底,丽珠的机会藏在“新旧搭配”里。老业务稳住基本盘,新管线带来增长弹性,国际化打开天花板。能不能成,就看微球制剂能不能快速上量,司美格鲁肽能不能抢到足够份额,海外市场能不能再进一步。

对于投资者来说,14倍PE的医药股,叠加这么多即将兑现的研发成果,确实值得多看两眼。当然,风险也得拎清楚,老产品的压力、研发的不确定性,都是需要盯着的点。

写得好,请各位关注、表扬。总的来说,丽珠就像一个正在换赛道的选手,老本行没丢,新技能也快练熟了,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在新赛道里跑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