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者达数亿人,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既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乎保险业长期稳健发展。
随着我国保险业加速转型,近几年保险业的产品形态、预定利率、保险代理人规模、渠道结构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一些新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出现,并引发了监管部门、保险机构、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得知,新发展阶段,六大误导行为较为普遍:一是混淆保险与国债等理财产品的特性;二是诱导“保单升级”;三是承诺“分红险+万能账户”组合有保证收益;四是“0元保”捆绑销售;五是模糊“投保如实告知”;六是将车辆统筹当作车险销售。
销售误导也在“迭代升级”
一直以来,销售误导是保险业的一大顽疾。近年来,人身保险公司涉及的投诉总量中,销售纠纷投诉占比常年保持在50%左右。随着保险业转型发展,销售误导又出现了新“变种”。
其中,第一类新型误导是,保险代理人在销售保险产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