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量子计算研究
量子技术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更被明确列为未来产业培育的核心领域。国金研究政策与战略、电子、机械、通信团队前瞻性跟踪量子计算投资机遇,把握时代脉搏。
政策、电子核心观点
1
政策与战略团队首席杨佳妮、电子团队首席樊志远:量子技术是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投资风口降至
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量子科技主要包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个主要方向。
1、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特性,在特定问题上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潜力。目前,量子计算行业处于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向专用量子模拟机过渡的时期,超导、光量子等多元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未来,有望重点突破编码纠错、相干时间延长等关键技术瓶颈,逐步实现从专用量子模拟到通用量子计算的跨越,并为材料设计、药物研发等多领域带来变革。根据光子盒数据,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预计在2024至2030年间将以87.64%的年均增长率(CAGR)保持高速增长。
2、量子安全:量子信息技术中产业化进程最快的领域,核心是通过量子力学原理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处理。该技术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抗量子密码技术两大方向。量子通信主要利用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共享,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抗量子密码技术(PQC)则主要为抵御量子计算威胁的新算法,主要用于提升传输设备终端的安全性,两类技术已逐步在国防、政务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
3、量子精密测量:通过量子态调控实现物理量的超高精度检测,其核心优势在于突破标准量子极限,商业化落地应用逐步成熟。当前主要技术路径包括基于冷原子干涉的重力测量、金刚石NV色心的磁场传感、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探测等。产业发展正处于从实验室专用设备向工业级传感器过渡的关键期,正重点突破器件小型化、环境适应性等工程化难题,应用场景涵盖地质勘探、导航定位、生物医疗等领域。未来随着集成度和可靠性提升,量子精密测量有望逐步向消费级市场渗透。
4、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国盾量子、禾信仪器、腾景科技、三未信安、格尔软件。
风险提示:关键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技术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技术路线竞争加剧,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
1)《量子科技:产业革命核心赛道,投资风口将至》
2)《量子科技系列二:掘金量子计算,解码D-WAVE商业化之路》
机械核心观点
2
机械团队首席满在朋:量子计算产业迎关键拐点,从实验室研发向专用量子计算机应用过渡
1.技术路线: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是最有可能在特定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路线。量子计算呈现出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超导、离子阱、光量子、中性原子、硅半导体等。不同技术路线在量子比特的实现方式、性能特点、应用场景等方面各有优劣,尚未出现某一种技术路线占据绝对主导的局面。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是最有可能在特定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路线。
1)超导技术路线:一是本身特点优势明显,比如保真度高、运算速度快、扩展性好、可控性强,从而受到更多科研人员与投资机构的关注;二是超导量子计算机与成熟的电子学、半导体工艺密切相关,而离子阱、中性原子等技术路线所用设备多为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光子学设备。
2)光量子路线:具备可常温工作、相干时间长、保真度较高等优势,在量子优越性证明、光子纠缠操控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进展。
2、竞争格局:量子计算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量子计算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根据光子盒研究院,2024 年全球量子计算主要市场为北美、欧洲、中国,市场规模分别为15.0、14.5、12.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9.7%、28.8%、25.3%。
根据光子盒研究院统计,海外大厂IBM、谷歌、Rigetti量子比特数分别为1121、156、105个,国产祖冲之三号、天衍504、云蒙的量子比特数为105、504、156个,国产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基本对标海外多数头部厂商。
3.产业链:量子计算产业上游国产化进程提速,中游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下游应用场景逐步丰富。
1)上游:聚焦核心器件与基础设施,涵盖量子比特测控系统、量子环境控制设备、专用芯片制造及关键材料供应,国产供应商在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等核心领域不断突破;
2)中游:涵盖硬件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包括超导、离子阱等主流技术路线的整机制造,以及量子算法、编译器和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
3)下游:主要为商业化应用生态,通过量子云平台向金融、制药、交运等领域提供算力服务,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落地。
4.核心环节:稀释制冷机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测控系统是实现量子比特操控、读取和纠错的核心设备。
1)稀释制冷机:量子计算机的“心脏”。量子态特性对环境中的噪声极其敏感,为了保护量子比特的脆弱量子态,需要创造一个极致纯净、极致低温的环境(10mK左右),稀释制冷机通过分相制冷原理实现10mK级别制冷。西方限制中国稀释制冷机进口,中国目前彻底无法进口稀释制冷机,自主可控是未来主旋律,目前国内主要供应商在最低制冷温度对标海外龙头,制冷量逐渐逼近。
2)测控系统:实现量子比特操控、读取和纠错的核心设备。工作于10mK温区的量子比特需要穿越复杂的电子线路和多层制冷机冷盘,才能与室温(300K)量子测控设备相连接,带来了严重的复杂互联、热传导、噪声、串扰和反馈延迟问题。为使量子比特数向百万比特扩展,测控系统或向低温测控推进,带动价值量增长。目前国产厂商测控系统与海外头部没有显著差距,有望受益于量子测控系统需求扩张。
风险提示: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动风险,资金支持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
1)《机械行业专题研究报告:量子计算专题:下一代计算革命,关注核心设备环节》
政策、通信核心观点
3
政策与战略团队首席杨佳妮、通信团队首席张真桢:国盾量子商业化发展路径清晰,具有较大成长潜力
1、政策助力:自2023年起,量子技术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更被明确列为未来产业培育的核心领域。政策引导下,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相关投入超2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2、公司概况: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在量子科技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工艺优势和成本优势。
3、公司优势:
1) 收入端: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市场开拓成效显著。25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整机销售实现突破,带动量子计算业务营收大幅提升283.92%,公司增长动能有望维持;
2)成本端:运营效率优化,规模效应逐渐显现。2023年以来,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费用管控效果逐渐凸显。同时,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5H1研发费用达5063.25万元,同比+33.23%,持续推动相关产品迭代优化;
3)利润端:盈利水平提升,扭亏趋势有望确立。收入增长叠加成本管控增厚利润垫,2025年上半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收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2.69%至-2379万元。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资产周转效率偏低。
相关报告:
1)《国盾量子公司深度研究:国之重盾,量创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