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晚,圣泉集团正式发布2025年财务中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3.51亿元,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51.19%。
紧接着公司又发布一则公告:要向不特定对象发行25亿元的可转债。
2025年8月19日,公司股价收盘大跌4.62%,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对可转债发行的稀释效应有所担忧,公司中报业绩的利好完全被抵消掉。
此外,$圣泉集团(SH605589)$ )的现金流为-2.83亿元,发行可转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公司财务压力的担忧。
a. 市场稀释效应担忧
尽管公司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53.51亿元(+15.67%),净利润5.01亿元(+51.19%),但公告次日,公司股价大跌4.62%。
主要因素,市场对25亿可转债发行的稀释效应产生短期担忧。可转债转股后将增加股本,可能摊薄每股收益(EPS)。
b. 转股价格预期影响
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2025年中报每股净资产未直接披露,但2025年Q1摊薄每股收益0.60元)。
若转股价格高于当前股价(2025年8月19日收盘价31.82元),可能引发市场对转股溢价率的担忧。
a. 业务增长潜力
电子材料与电池材料:
2025年上半年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业务营收8.46亿元(+32.43%)。
多孔碳材料切入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硅碳负极材料项目(1万吨/年)将增强竞争力。
生物质材料:
大庆基地生物质精炼项目产销平衡,欧盟碳关税及生物航油需求(2030年市场空间500亿元/年)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可转债资金用途:
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约占80%)
补充流动资金(约占20%)。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公司依托化工产业链优势(2024年净利润增速10%),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b. 财务结构优化
现金流改善:
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3亿元,但可转债募资25亿中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负债率可控:
资产负债率35.65%,较2024年上升9.9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财务灵活性较高。
a. 正负因素博弈
正面:
募投项目(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符合AI与新能源赛道需求,技术壁垒(如低介电树脂)保障溢价能力。
负面:
依赖单一大客户胜宏科技(占营收24%),其泰国工厂良率波动或影响订单;风电环氧树脂业务增速放缓(2025Q2招标量同比+15% vs Q1+40%)。
b. 估值压力
当前市盈率(TTM)约32倍,高于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约25倍),需业绩持续超预期以消化估值。
c. 潜在风险
项目延期风险、转股前正股破净。
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公司押注硬碳负极材料,或进一步加剧行业内卷。
a. 短期:
市场对稀释效应的担忧已部分反映在股价下跌中,若公司通过业绩增长(如2025年净利润目标9.2亿元)消化估值,股价有望修复。
b. 长期:
募投项目落地,将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AI服务器与动力电池材料领域,支撑股价上行。
若新能源项目落地顺利,2026年后或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成功开辟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c. 投资策略:
投资者,若持有公司股票,且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建议参与配售以锁定转债收益。
若你是一位风险规避者,也可选择落袋为安,圣泉集团从上一轮的低点至今也有了一个不错的反弹。
毕竟,25亿对于总市值270亿的圣泉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一旦项目进展不达预期,就会严重拖累公司的业绩。
未来变数太多,站在当下,普通投资者很难说准。
是坚守,还是落袋,要基于个人的操作风格,有时候,是没有最优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