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诺医药-B(02257)$ $恒瑞医药(SH600276)$ $君实生物-U(SH688180)$
最近一直在研究小核酸药物,因为小核酸药物现在可是医药圈最火的方向之一了,被称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全球市场规模一路飙升,从2019年的27亿美元涨到2023年的46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能冲到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6%,这速度比很多科技行业还猛。背后的关键突破是核酸化学修饰技术和GalNAc递送系统的成熟,解决了药物在体内不稳定、靶向性差的老大难问题,让小核酸药物终于能实用了。目前全球已有19款小核酸药物上市,包括ASO和siRNA两大类,还有一大波在临床三期等着排队上市。
中国药企在这波浪潮中也不甘落后,像瑞博生物就是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领头羊,2007年就入局了,最近刚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准备二次冲击资本市场——之前2021年它曾尝试科创板但中途撤回了。瑞博手里捏着六款临床阶段的siRNA药物,核心产品RBD4059是全球首个针对血栓性疾病的siRNA疗法,已经进展到临床二期,还有RBD5044和RBD1016两个关键产品分别瞄准高血脂和乙肝治疗。虽然还没产品上市赚钱,但瑞博靠技术授权已经打开了收入门路,比如和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签了超20亿美元的合作开发协议,又授权齐鲁制药一款降脂药在大中华区的权益,首付款加里程碑总金额超7亿元。不过创新药研发烧钱厉害,瑞博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了4.37亿和2.81亿元,账上现金剩1.68亿元,这也是它急着上市融资续命的原因。
另一家港股上市的圣诺医药步子更快,手握四个递送平台专利和15款候选药物,首款产品预计2025年就能上市销售。siRNA药物的优势太明显了:研发成功率比传统药物高六倍(60%对10%),从靶点确定到临床申报只要两年左右,而且患者可能半年甚至一年才需打一针,依从性碾压天天吃药的传统疗法。国内像君实、恒瑞、石药这些大药企也纷纷挤进赛道,2024年光合作交易就砸了超60亿美元,生怕错过这波蓝海。不过挑战也不小,比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医保报销还没完全跟上,但长远看,小核酸药物在慢性病治疗上的长效优势,注定会改写很多疾病的用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