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燕山野人
 · 广东  

$建设银行(00939)$招商银行(SH600036)$中国海洋石油(00883)$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野口悠纪雄的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书,《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非常有感触,因为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一样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我们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

日本有个名词,叫“平成废财”就是指那个时代出生的年轻人,可能有点像中国的佛系青年,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停滞导致阶层上升的机会几乎丧失。

日本在平成时期,金融体系几乎崩溃,银行和证券公司大面积破产,我们做长期投资的都很想知道,这一幕在中国会不会再现,其实,目前的中国和日本还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日本在平成时代的金融危机,和日本的文化特性有极大的关系,首先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代表,日本即使在金融泡沫破灭的情形下,就业率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由于银行业和实业相互持股,没有很好的隔离,大量实际上已经应该破产清理的企业还在运营,银行业对僵尸企业的大量输血,核心企业对通过合并和扶持供应链的小企业来避免破产,日本在经济下行期并没有出现企业大量破产和失业率大幅上升的过程,这看起来不错,但这恰恰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原因,没有创造性破坏,机体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而宝贵的金融资源都浪费在旧的经济和僵尸企业上,让日本没有实现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的机会,甚。至有些核心的产业链被韩国和台湾替代超越,比如半导体制造。

个人认为中国虽然面临和日本相同的问题,但金融体系的应对还是得当的,坏账清理有序进行,金融体系和实业基本上是隔离的,这样银行业有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但唯一的风险在于政府类的基础设施,但这一块风险总体上应该是国家信用来承担的,部分地方性的政府确实僵尸化的风险是存在的,当然金融监管当局也是关注到这个问题,一直在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点是中国在产业政策是合理的,比如最近科技行业股票暴涨,科技股确实出现了泡沫化的迹象,这种泡沫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类似,肯定会有大量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但对于产业和金融,还有宏观经济是有巨大好处的,“千金买马骨”,会激发整个社会对科研和产业升级的资金投入,包括银行的配套资金,就如前些年的新能源和电动车,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内卷,但确立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在全球产业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巨头,对冲了房地产泡沫破灭过程中的金融风险,这对于银行业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中国的企业文化和日本不同,和美国更加相同,更加资本主义一些,虽然广大打工者以牛马自居,但如果出现经济停滞和通缩,牛马也可能做不了了,整个社会会弥漫一种萧条的气氛,西方不亮东方亮,只要中国经济还在发展,还在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给年轻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比如今年,我看到大厂对AI方向的招聘还是很火,还有在芯片制造业的人才也是非常缺乏的。

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估计中国会走出滞胀的风险,最近长期利率在走高,其实可以看出,经济的信心在恢复。总体看,投资银行股的不要因为小登投资的科技股火了就心态不平衡,长期看,火热的科技是给老登的银行股添砖加瓦吧,只要中国经济一路向前,大家都能获得很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