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万到百亿的梦幻传奇(六)

用户头像
江青月近人
 · 北京  

清仓东方园林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去营业部,这期间我租了一套小房子,买了一台电脑,换了一部手机。我再不想去看那块公共大屏,更不想听邻座大叔拍着大腿喊“涨停”。营业部也越来越冷清了。以前早上九点门口就排满了买早餐的股民,大屏前永远围着圈人,互联网把炒股变得更方便,却也把曾经的热闹吹散了,营业部失去了往日的喧嚣。

我敏感的意识到,互联网和炒股智能化,一定是今后几年的大势所趋。2010年9月中旬,我以45元的买了20万股莱宝高科,这不是一笔普通的交易,是我盯着智能手机赛道半年,终于攥在手里的“船票”。
那时的A股还没被太多“赛道逻辑”填满,大多数人盯着传统蓝筹的股息,可我早从iPhone4开售时的排队长队里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街边数码店老板说“电容屏的货根本补不上”,行业报告里写“全球触摸屏需求今年要翻番”,而莱宝高科,是少数能给苹果供货的国内企业——这哪里是“苹果概念”,这分明是踩在智能手机爆发前夜的“稀缺标的”。别人觉得45元的股价太高,我却算着另一笔账:iPhone4卖爆了,iPad刚上市就断货,莱宝的触摸屏产能跟着扩,业绩能不涨?这种“需求推着供给跑”的机会,可不是随时都有。
下单的瞬间,没有丝毫犹豫,反而有种“终于对上了”的笃定。我知道这不是投机,是布局——赌的是智能手机会从“高端玩具”变成人人必备的设备,赌的是莱宝能借着苹果的东风,从触摸屏厂商变成行业里的“硬通货”。看着持仓里跳出的“已成交”提示,我甚至能想象到未来某天,当身边人都拿着触屏手机时,这只股票会带着我的判断,在K线上画出怎样的曲线。那一刻的心情,是紧张后的踏实,更是看清趋势后,敢于把筹码压在“必然发生”上的兴奋——我知道,自己押对了方向。

果然,莱宝高科在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走出了一波像样的行情,在2011年的新年到来之前,我以68元的价格清仓了莱宝高科。这只股票居然给我带来了460万的利润。$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