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 由我口述给AI 由AI整理完成 代表了我的观点 非AI
新氧(美股代码:SY)相关内容整理
一、行业规模与公司长期营收、估值预期
1. 中国的轻医美市场,现在是3000亿的市场,每年复合增速还有20%以上。
2. 新氧(注:此前表述“新洋”应为“新氧”)作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之一,以后的龙头。
3. 现在轻医美市场渗透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假如在3~5年之后干到2%的渗透率,那时候市场按照5000亿算,那就是100亿的营收,按照3倍的PS估值就是300亿。
二、短期门店盈利测算
1. 短期能看到100家自营店,自营店按照平均3000万每年,净利润10%。100家店的净利润就是3个亿。
2. 加上200家的加盟店,加盟店的位置肯定会差点,平均营业额按照2000万。总部从他的营业额中提15%的营收,再加利润部分的20%。
3. 参考蜜雪冰城,一家店营业额平均是150万,原材料40%,也就是60万是作为总部的营收,总部的净利润是在18%,也就说10万左右。对于一家门店来说,营收的7%,最后变成了总部的净利润。
4. 那么对新氧来说,也按照7%计算,2000万的营收对应的大约就是150万的净利润,200家合起来就是3亿,加上之前的3亿,那就是6亿。
三、短期估值预期
这种高速发展的公司,估值不应该低于酒店的亚朵吧?亚朵是25倍,我就算30倍,那就是180亿以上。
四、与瑞幸路线对比及行业优势
1. 它对比瑞幸走的路线也是非常相似,就走的是性价比的路线。
2. 针对的是原来一些不正规的医美和一些高价医美,以及原本想去韩国做医美的群体。
3. 它比瑞幸咖啡好的一点就是门槛高了很多,护城河高了很多,不像谁都可以进来卖咖啡。
4. 另外,这个行业是属于苦差活,利润并不高。就算开到了500家店,总的利润可能也只有10个亿。
5. 所以很多资本并不愿意进来涉足,他们宁可去投上游利润更高的、赚钱更轻松的行业。
6. 而上游竞争越激烈,对下游来说就是越大的利好。
五、对潜在竞争者(京东)的判断
1. 之前有传闻京东也想做自己的医美。首先我敢说他这个一定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都不会持续开下去,只会做一个试点。
2. 因为一家店满打满算可能只有三四百万的利润,对他来说太累了。他随便哪边都能赚出点钱,就像一个炒股能赚钱的人,轻轻松松点点手指,钱就来了。你让他去送个外卖、送个快递,赚点辛苦钱,他愿意吗?他肯定不愿意,最多就是体验生活。
六、投资逻辑与操作规划(补充遗漏内容)
1. 这笔账非常划算,我隐隐约约会觉得三年之后这公司会给我带来绝对值收益最高的回报。
2. 新氧当前阶段类似2021年6元左右的瑞幸咖啡,均处于“渗透率低、前景未完全透明”的状态。我那时候分析咖啡的时候,算的远期是5000家门店,后续因品牌爆发,开店速度远超预期,新氧具备类似的“规模爆发潜力”。
3. 清仓美股“杂毛”仓位,将资金聚焦于新氧(SY)。新氧仓位占美股总仓位的70%,占个人全部资金的7%,属于集中且可控的配置。
4. 潜在收益(赔率):若发展符合预期,公司有望成为“十倍股”。
5. 下行风险(下限):即便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拥有10亿现金及现有业务支撑,估值下限约为10-15亿。
6. 下跌的空间约50%左右。
7. 成功概率(胜率):个人判断项目成功概率为30%-50%。
8. 在消费类产品中,“高价高质量”与“低价低质量”两条路径均面临市场接受度难题:高价模式受众有限,低质量模式难以获得消费者信任。而性价比路线是消费股快速“出圈”的最优解,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费)降低综合成本,向消费者提供“又好又便宜”的产品/服务,精准覆盖主流消费群体,快速打开市场。
9. 新氧的财务与估值具备双重提升潜力,形成经典的“戴维斯双击”:业绩端,随着单店营业额提升、门店数量扩张,公司财务数据将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基本面持续改善;估值端,业绩改善将推动市场对公司的估值预期提升,实现估值扩张。
10. 新氧的连锁门店模式,是资本市场最青睐的“甜甜圈”模式:具备可复制性强、规模化效应显著、盈利模式清晰稳定的特点,容易获得资本认可与估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