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笔者会结合过去两个月的分析贴以及最新的政策阶段复盘稀土基本面。先附上原文链接,几篇原文较长,需要补充细节的可以自行查看。
以史为鉴,2010年稀土管制后发生了什么?未来稀土走势推演。
逻辑链条是第一步管制导致国外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第二步我们在谈判中适当放开管制,用较小的出口换取更多的利润。
目前第一步以及实现,国外中重稀土普遍涨价三倍以上。第二步正在实现中,我国与美方在贸易谈判上就稀土和半导体建立框架协议,初步达成一致。后续会在严格管控中适当释放稀土配额,但回到几年前无限制大幅出口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对该政策的理解是挤牙膏式的出口。在国外稀土维持高价时挤牙膏式地在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出口,吊着他,饿不死吃不饱。
大幅放开是不可能的,现在还在贸易磨合期,碍于懂的习惯性出尔反尔,我们不可能给他们囤积稀土的时间。
过去稀土长期低价供给世界,除了战略方面的考虑(低价卷倒海外供应链,积累技术和产业优势),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地方黑开采,滥开滥采,走私,内卷。
但就近五到十年的政策综合来看,稀土行业的基本面已经扭转。
整合中北稀土集团,是为了防止小作坊内卷。
稀土管理条例,对黑开采违规开采的处罚提升五倍。
规定配额生产,将产能集中在中北几家巨头。
近期的几场防走私会议,加强对走私的管控。
管制,当时对方囤积和消耗海外存货。
一个个政策是在对症下药,基本面反转非常乐观。
从21-24年,稀土行业腰斩再腰斩,对于一个不会倒闭的行业,给予了极好的窗口期。
这里不科普周期行业的基础知识,我默认大家关注到这里有基础的周期投资常识,或者可以看我“周期之王—中北稀土”那篇文章。
周期行业判断反转难度极大,一个不慎就是腰斩起步。
但稀土行业在周期反转时间上具有极大优势。
周期行业由于企业之间互相内卷,在利润底部往往不会迅速产能出清,很多企业选择死扛,甚至在周期底部扩张,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人卷人卷死人,纷纷走向倒闭。幸存者寥寥无几。
稀土行业的优势是,目前的世界格局我们是垄断寡头,外部没有竞争。内部配额生产,企业之前整合充分,不容易互相内卷,比较容易实现反转,不像别的周期行业那样折磨人。(比如石油,煤炭,锂)
这段时间由于管制政策催动,中重稀土的涨幅是大于轻稀土的。
笔者只持有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两家龙头,中稀少一点,大概北稀三分之一,北稀成本19,中稀成本26。
笔者买入稀土行业是去年的二三季度,当时还没有管制政策出现,所以配置轻稀土更多。
尽管这段时间没有压中板块内涨幅最大的股票,但笔者并不灰心。
我认为轻稀土的涨幅在这轮周期中不会逊色于中重稀土。
中重稀土在战略上,军工上有卡脖子的作用,很重要。但轻稀土市场规模更广,每年的市场总和大概是中重稀土的三到五倍。
轻稀土去年的配额增速是百分之五,但笔者预估下游每年有百分之20的增速。也就是只要配额增速小于下游需求增速,可以较快的实现利润反转,在增速方面,轻稀土的需求增速也快于中重稀土。
考虑到不断扩大的市场,北稀的上限其实很高,这轮行情有希望超越历史上所有大行情。政策,市场齐发力,政策是过去二十年前所未有的强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在判断周期反转时,要考虑到预期差,稀土板块的预期差大概是半年到一年。也就是在利润(季报)确认反转的前半年到一年就会起涨。
在利润下降周期同理,在利润连续创新高的时期是周期投资的离场点,同样存在预期差,22年中北稀利润创新高,但股价先行腰斩。
所谓周期行业,就是利润在波峰波谷之间循环往复。
不存在一直沉寂的周期,也不存在一直阳光灿烂的情况。提醒各位,切忌用价值投资视角投资周期股。
笔者从四月开始分析稀土行业,目前大部分逻辑推导得到验证,目标是用两年陪伴中北稀一起成长,敬各位周期投资者的格局,等待中北稀成为真正的周期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