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绝对王者之晶泰控股

用户头像
朝同歌暮同酒
 · 山东  

降息以来,开局二连暴击,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市场好像又到了互道SB的时候。趁着盘中调整又加了10万股晶泰,至此晶泰控股底仓部分基本搭建完成,后续如果给机会则再做打算。可能有人觉得大势不妙,也有人认为该票价位太高,聊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走到现在恐怕没有人会在聊到科技牛这三个字的时候再嗤之以鼻了吧,半导体,人工智能,创新药,稳定币种种题材你方唱罢我登场,板块内领头羊也在短期内达成了10倍成就。如此声势浩大,波澜壮阔,你觉得市场行情会像去年九月底那几天一样打个哆嗦就完了?A股能不能彻底走出类似美股的十几年慢牛,我目前持保留态度。 因为有些东西是烙印在基因里的,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但政策制度层面经过两年的修补铺垫新立,已经为将来必然出现的“险资加大投资比例”“老百姓储蓄搬家”畅通了渠道 ,十年前杠杆牛造成的流动性枯竭股灾肯定是不会再出现了。在这个前提下,你需要做的只是选好赛道,押对宝,心无旁骛,屏蔽质疑,在曲折中不断前进。担心泡沫?拿易中天举例,只要趋势方向正确,边际改善的加速度是不是最终也兑现了价值。再说牛市怎么会没有泡沫呢?泡沫还没破就担心泡沫,岂不是相当于发生了两件坏事?好,那么第二个问题,晶泰控股现在的价格是高了吗?聊这个前,我想先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当你买晶泰的时候,你了解你在买什么吗?

众所周知,让晶泰彻底出圈并让辉瑞亲睐有加的事件是新冠疫情期间晶泰凭借它的算法优势助力辉瑞新冠神药Paxlovid六周内完成了药物晶型确认进而提前上市并大卖了189亿美金。短短几年过去,晶泰由单一算法公司进化成了具备多学科融合的工程能力的独角兽。它的技术栈分为三层,量子物理层: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无需训练数据即可生成高精度虚拟数据,攻克传统药物晶型预测难题(准确率超95%)。AI算法层:通过深度学习优化量子计算,将模拟效率提升数个量级。例如其算法可处理10^18级别的分子构象空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机器人自动化层:自建高通量实验室,月处理反应超3万次,实现“AI预测-实验验证-数据反哺”的飞轮循环。所以你首先买的是这家公司“量子物理+AI+机器人”的技术闭环,这种闭环使药物发现周期从1-2年缩短至数月,成本降低40%-60%,已成为辉瑞、礼来等16家全球TOP20药企的供应商。

其次,我们在谈AI+应用的时候,在垂直细分医疗领域会想到晶泰,但实际上,晶泰早已超越“AI制药”标签,向更广阔的万亿市场延伸。比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晶泰与协鑫集团合作开发钙钛矿光伏材料,2025年预计收入1.2亿元;在石化行业,晶泰为中石化提供催化剂AI设计平台,提升研发效率30%;在农业科技领域,晶泰与拜耳联合开发AI农药分子,并与恒健控股布局“AI育种”。其底层平台能适配任何需要分子设计的领域。所以你买晶泰买的是它从制药到万物的跨级赋能所带来的估值想象力。

最近晶泰迎来了一个重大里程碑协议,它与DoveTree签订59.9亿美元合作(含监管与销售分成),首付款5100万美元已到账,其次管线方面也迎来突破:胃癌药物SIGX1094获FDA孤儿药认定,CAR-T疗法治愈率100%且剂量仅传统千分之一。此前市场担心的技术无法变现正逐步被晶泰证伪。所以你买晶泰买的是它大订单和管线突破背后的商业化落地能力,也即尊重有结果的事物和人。

最后,买晶泰的最深层价值在于其与SchrodingerExscientia等国际竞对的卡位能力,竞争力,买的是在我国“人工智能+”行动政策红利的BUFF加持下,晶泰掌握了AI+制药硬科技的话语权能力。

接下来我们探讨估值和价格,这样的一家集量子物理,AI,机器人于一身的技术平台公司我们是否能单纯以传统CRO或软件应用公司来定价呢?答案是显然不能。这种有特质的公司需要新的估值框架。参考DCF模型,短期看订单贴现。 其59.9亿美元订单(约425亿港元)仅此订单兑现,即可基本覆盖当前市值。若假设5年实现50%,年均收入贡献可达46亿港元,是2024年收入的17倍以上。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营收(约10-13亿港元)的PS仅37-45倍,相较于AI制药同行(如SchrodingerExscientia等通常高达50-100倍PS),明显偏低。中期看平台化价值。晶泰业务已拓展至四大领域,可拆分估值:AI制药:预计2025年收入超10亿港元,给予40倍PS,估值400亿港元。智能自动化:预计收入超3亿港元,给予30倍PS,估值90亿港元。新能源材料:协鑫订单价值1.35亿美元,潜在市场巨大,保守估值100亿港元。其他跨界:农业、化工等领域布局,估值50亿港元。合计目标市值640亿港元,对应股价约16港元(较当前10.5港元有50%以上空间)。$晶泰控股(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