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SweetAmber
 · 安徽  

飞南资源:再生铜赛道的破局者——铜矿尾矿困境下的成长逻辑

一、铜矿尾矿困境:传统路径的桎梏与再生铜的崛起

资源枯竭与成本攀升的双重挑战
全球铜矿品位持续下滑,紫金矿业的卡莫阿铜矿虽成本优势突出(C1成本1.4美元/磅),但新项目如刚果(金)KFM铜钴矿需投入18.26亿美元,达产后年产能仅9万吨,资本开支压力巨大。洛阳钼业同样面临高投入困境,而紫金近期通过布局非洲港口(如坦桑尼亚基戈马港)试图降低物流成本,单笔投资超10亿美元,凸显传统矿业对基础设施的重依赖。

政策驱动再生铜“城市矿山”价值重估
2025年国家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求再生铜回收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飞南资源的核心模式——从含铜危废(电子污泥、工业残渣)提取金属,完美契合政策方向。其原料获取具备“负成本”特性(收取危废处置费),无需承担矿山权益和开采成本,形成天然成本护城河。

二、对比传统巨头:涨价逻辑的差异与飞南的“抗周期”优势

紫金矿业:资源储量与物流突围

铜价弹性与瓶颈:2025年受卡库拉铜矿停产影响,产量下调至107-108万吨(原目标115万吨),虽铜价上涨(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均价9557美元/吨)可部分对冲,但净利润对铜价敏感度仅8%-10%。

战略重心转向物流:近期拿下坦桑尼亚港口特许经营权,试图打通刚果(金)至东非的“水陆联运通道”,但短期资本开支激增(如散货船建造),且地缘风险(如刚果停产事件)未消。

洛阳钼业:产能扩张与套保削弱弹性

依赖刚果(金)TFM/KFM铜钴矿扩产,总产能目标60万吨/年,但通过IXM贸易平台对冲铜价风险,导致涨价红利被套保策略稀释。

飞南资源:轻资产模式与多金属协同

盈利结构抗周期:危废处置费提供稳定现金流(毛利率对铜价弹性显著高于矿企),2025Q1扣非净利润5041万元,同比增186.95%,扭亏主因多金属回收技术优化及存货周转提速。

技术延伸降低单一风险:江西巴顿项目实现铜、镍、锌、锡、金银钯等11种金属深度资源化,贵金属(金、银、钯)回收占比提升,削弱对工业金属价格波动的依赖。

三、飞南资源的成长动力:产能、技术与政策红利

产能扩张驱动规模跃迁
2025年危废处置能力目标111万吨/年,较2022年(61.5万吨)提升80%,广东名南(15万吨/年)、江西废盐(40万吨/年)项目贡献核心增量。产能释放直接推动多金属产量爬坡,贵金属回收占比提高有望提升单吨危废产值30%以上。

技术壁垒构建盈利护城河

多金属协同提取:江西巴顿项目产出电解铜、镍精粉、锌锭、钯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钯粉(用于汽车催化剂)等稀有金属回收开辟新利润点。

套保策略优化:2025Q1因锡价上涨导致期货亏损,但公司调整策略,仅对部分金属库存套保,结合现货销售节奏灵活对冲风险。

政策红利下的“准特许经营”属性
危废处置牌照审批趋严,飞南在华南区域已形成千家企业收废网络,政策要求“新建矿铜冶炼项目需配套权益铜精矿产能”,进一步挤压中小再生企业生存空间,龙头份额加速集中。

四、投资逻辑:被低估的“资源化技术平台”

估值错配的修复机会
飞南资源当前显著低于再生资源行业均值。市场仍将其视为传统危废企业,忽视其多金属资源化技术平台属性。

核心催化节点

铜价突破9000美元/吨:全球库存低位与电网投资需求支撑铜价上行,飞南成本结构对涨价弹性极强;

江西巴顿项目2025Q4达产:多金属回收效率若验证成功,将重塑盈利模型。

结论:在铜矿尾矿品位下滑与政策强制循环经济的双重背景下,飞南资源以“城市矿山”为盾、“多金属技术”为矛,开辟了一条轻资产、高弹性的再生赛道。相较紫金、洛钼的“资源焦虑”和资本开支压力,其产能释放与技术延伸有望在2025-2026年实现戴维斯双击。建议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