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马鸿运_
 · 上海  

韩国股市今年已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最佳的,而随着旨在提升估值、增强 minority shareholders(少数股东)权益的大胆监管改革取得进展,韩国股市正吸引着外国投资者的目光。

就在本月,政策制定者投票支持了关键的法律修改,要求董事会成员对所有股东承担法律责任。他们目前正聚焦于下一波改革 —— 包括完善董事会成员选举投票制度、减少库存股持有量等,所有这些举措的目标都是约束韩国众多家族式企业集团(即 “财阀”)。

从华尔街到伦敦,投资者纷纷对此予以关注。

截至 4 月,海外资金连续 9 个月抛售韩国股票,如今却重新大举涌入该市场。自 6 月初以来,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全球银行的策略师都上调了对韩国股市的评级。2025 年,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已飙升 33%,推动股市总市值三年来首次突破 2 万亿美元。

“这些改革将助力延续业已展开的文化变革,并削弱控股股东强制推进那些以牺牲少数股东利益为代价、为自身谋利的重组活动的能力,” 联博集团(Federated Hermes)的乔纳森・派恩斯表示。该集团旗下 45 亿美元的 “亚太(除日本)股票基金” 在一年内的表现超过了 92% 的同行。“我们仍然大幅增持韩国股票。”

韩国当局一直试图复制日本的成功 —— 日本通过推动企业改革,助力提升估值,并引发了全球领先的股市上涨。自新当选总统李在明将提高治理标准和改善股市回报列为首要任务之一以来,人们对韩国切实解决所谓 “韩国折价” 问题的乐观情绪日益高涨。

仅 7 月一个月,外国资金的净流入就超过 30 亿美元,超过了前两个月的购买量总和。

“我们正看到公司治理发生重大变化,” 荷宝香港有限公司(Robeco Hong Kong Ltd.)亚太股票主管乔舒亚・克拉布表示,他提到了更强的资本纪律、股票回购和股息发放等方面的变化。“这并不需要良好的全球环境作为支撑。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像是一种自我救赎。”

在本月早些时候讨论了最新一轮《商法典》修订内容后,议员们计划于 8 月 4 日进行投票。在这一轮修订中,他们将推动要求上市公司采用累积投票制,以促进董事会多元化。

累积投票制已成为执政的民主党公司治理议程的核心内容。在这种制度下,股东获得的票数通常等于其持有的股份数量乘以待选举的董事会席位数量。这将使少数股东能够集中票数,选举出至少一名符合自身利益的董事会成员 —— 比如倡导更多股票回购或股息发放的成员。

本轮修订中还将考虑另一项提案,即限制主要股东可提名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

此外,库存股问题已成为韩国的一个争议焦点。企业可将库存股转让给关联方,如家族成员或附属公司,这些关联方随后可利用这些股票进行投票,使控股家族在不增加实际持股比例的情况下获得更大权力。

尽管库存股问题并非本轮《商法典》修订的直接议题,但要求强制注销库存股的提案仍是李在明及其盟友追求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 5000 点” 这一宏伟目标的核心关注点。

该提案遭到了企业集团的强烈反对。李在明的高级助手、国家事务规划委员会主席李汉洙最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应逐步推进库存股注销,“以避免引发不稳定”。

Eugene 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 Ha Seokkeun 表示,企业至少可能会争取保留现有库存股,同时同意注销未来收购的库存股。“这会让市场失望。”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局正在就此讨论多种方案。方案包括借鉴德国模式,或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要求在 6 个月内注销所有现有库存股。由于谈判仍在进行中,该人士要求匿名。

根据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德国模式要求企业在购买库存股后的三年内,出售超出股本 10% 的部分。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韩国综合股价指数 5000 点,我认为注销库存股至关重要,”Ha Seokkeun 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股本回报率,而更高的股本回报率会推高市净率。”

李在明捍卫少数股东权利的行动,依赖于议员们以可信的速度推进实质性改革,同时抵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由于市场已因对改革的预期而大幅上涨,稍有不慎就可能令市场失望。

韩国商会最近发布的一项针对 300 家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约 77% 的公司表示,进一步的《商法典》修订可能会 “对业务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前的大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情绪推动的,而这种情绪已经消退,” 安本投资公司投资总监吴欣 Yao(Xin-Yao Ng)表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看到更多切实的立法出台,以激励企业提升价值,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做出实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