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马鸿运_
 · 上海  

OpenSea 曾是(据我所知现在仍是)大型非同质化代币(NFT)交易平台。几年前加密货币热潮中,像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 这类热门系列的 NFT 能卖出数百万美元。任何人都能创建 NFT,它们通常没有内在价值,其价值完全源于 “模因效应”—— 如果很多人听说过 “无聊猿” 并觉得它们很酷,它们就值钱;反之则一文不值。

正因如此,OpenSea 在 NFT 繁荣期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官网首页会重点展示某些 NFT。人们登录 OpenSea 购买 NFT 时,首页推荐会提升这些 NFT 的购买概率,进而推高价格。因此,若能在某 NFT 被首页推荐前买入、推荐后卖出,几乎能稳赚不赔。2021 年的疯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021 年负责挑选首页推荐 NFT 的 OpenSea 员工纳撒尼尔・查斯坦(Nathaniel Chastain),自然利用这一信息优势进行了内幕交易:

2021 年 8 月 9 日,查斯坦在 NFT《Flipping and spinning》被首页推荐前买入 10 个,推荐后以高出原价 250% 至 300% 的价格卖出。2021 年 9 月 14 日,他在 NFT《Spectrum of a Ramenfication Theory》及同创作者的另外 3 个 NFT 被推荐前买入,次日凌晨卖出《Spectrum of a Ramenfication Theory》时,获利超 4 倍。

需要强调的是,他在《Spectrum of a Ramenfication Theory》上的利润并非来自艺术鉴赏能力或对 NFT 内在价值的洞察 —— 只要上了首页,价格就会涨。查斯坦通过约 15 笔交易赚了约 5.7 万美元。

这合法吗?2022 年,查斯坦因涉嫌电信欺诈被捕。此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内幕交易” 通常属于证券欺诈,但这些 NFT 几乎肯定不算证券。不过,电信欺诈可视为证券欺诈的广义延伸 —— 证券欺诈是针对证券的欺诈,而电信欺诈可涉及任何通过邮件、电话、短信或聊天软件实施的欺诈行为。当时政府的立场是:若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证券欺诈,那么任何领域的内幕交易都可能构成电信欺诈。

查斯坦最终被判有罪,刑期 3 个月。但近日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了这一判决。其核心逻辑是:内幕交易的本质是 “盗窃” 而非 “不公平”—— 在美国,内幕交易违法的关键在于 “滥用他人信息”,即违反对信息所有者的保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