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挺邪门的:2025年10月1日起,电商投流费用要按广告费征税了。
一般企业投流费只能抵扣营收的15%,美妆行业30%,超出部分要补缴25%企业所得税。听起来不多,但算下来可能要了很多企业的命。
以我这些年的观察,税收政策的调整往往比想象中影响更深远。 这次不只是收税这么简单,可能会彻底改写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
先算笔明账,看看谁最受伤。
美妆行业的噩梦:
这个数字有多可怕?
假设一家美妆公司年营收10亿,投流费用4.5亿(45%),新规下只能抵扣3亿(30%),剩下1.5亿要补缴25%的税,就是3750万。
对于净利润本来就不高的企业,这直接是致命打击。
更要命的是监管穿透力: 平台要向税务部门报送商家投流数据,想瞒都瞒不了。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出,立马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受伤的:高投流依赖型企业
那些靠"烧钱换流量"的企业,日子要难过了。特别是白牌产品、中小服装品牌,投流占比常超50%,补税金额可能比利润还高。
可能受益的方向:
广告代理商反而有机会:
省广集团这种专业代理商,掌握精准投放技术,能帮客户降低投流成本。新规下,企业更需要专业服务来提升投放效率。
AI营销工具提供商:
有自主流量的平台:
不依赖外部投流的企业,比如有自建私域流量的品牌,竞争优势会更明显。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政策来得正是时候。
电商行业的"烧钱换流量"模式已经走到极端了。大家不拼产品质量,不拼品牌价值,就拼谁烧钱多。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不健康的。
政策的真实意图可能不只是收税:
一是规范行业竞争。终结恶性价格战,倒逼企业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二是保护中小企业。那些有真实产品价值但没钱投流的企业,可能会迎来机会。
三是促进技术升级。倒逼企业使用AI营销工具,提升投放效率。
从长期看,这对整个行业可能是好事。 虽然短期内会很痛苦,但能让市场回归理性。
我有个简单的判断标准:看一家电商企业有没有未来,不是看它投流花了多少钱,而是看它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新规下,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会脱颖而出,那些纯靠烧钱的企业会被淘汰。
从投资角度看,这个政策调整带来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看好的方向:
AI营销技术服务商: 省广集团、蓝色光标这些有技术积累的公司,能帮客户降本增效,需求会大增。
精准营销工具: 那些能提升投放ROI的技术公司,比如易点天下的AIGC平台,价值会更凸显。
自主流量平台: 不依赖外部投流的企业,竞争优势会更明显。
需要回避的:
高投流依赖的美妆、服装品牌股,短期内业绩可能大幅下滑。
那些纯靠概念炒作、没有真实技术壁垒的AI营销概念股。
我的操作思路:
重点关注省广集团,作为巨量引擎最大代理商,新规下客户对专业服务的需求会激增。
回避高投流占比的消费品牌股,至少要等政策影响充分消化。
风险提示:
政策执行力度可能比预期严厉,对整个行业的冲击会更大。
AI营销概念股鱼龙混杂,要区分真技术和伪概念。
回头想想,这次投流税新规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任何靠政策红利或者灰色地带生存的商业模式,都不是长久之计。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应该是能在任何政策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的。
我的预判是:这次政策调整会加速电商行业的优胜劣汰,最终留下的会是真正有技术壁垒和产品价值的企业。
短期内会很痛苦,但长期内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你觉得这个投流税新规会如何影响你关注的企业?还是觉得政策执行可能没这么严格?
有做电商或者数字营销的朋友欢迎来聊聊,我对这个行业的变化挺感兴趣的。
风险提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