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AI 计算模式经历了 scale-up(单机提升) 与 scale-out(集群横向扩展) 的阶段。2025年,英伟达正式提出 scale-across,通过跨区域互联将分布式数据中心整合为 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
这意味着未来AI不仅需要更强的单点算力,还需要跨数据中心的超高速、超低延迟互联。相应地,长距光模块、OCS光交换机、空芯光纤 将成为新基建核心组件。
2024年11月:微软宣布未来两年部署 1.5万公里空芯光纤,用于数据中心与AI大模型互联;
2024年11月:中国电信浙江公司首次发布 空芯光纤光缆试验项目公告;
2025年7月:中国移动首条空芯光纤商用,长飞光纤唯一中标;
2025年8月22日:英伟达推出 Spectrum-XGS 以太网,首度将 scale-across 定义为 AI 互联第二大支柱。
这些催化共同表明:AI跨区域互联从概念走向现实,产业链各环节正在进入放量周期。
相干方案:技术成熟,适配长距高带宽需求,代表企业包括 旭创、光迅、德科立、华工、新易盛;
非相干方案:成本优势突出,国内仅少数厂商(如海思、德科立)具备产业化能力,在数据中心互联(DCI)场景具备竞争力。
📌 逻辑:scale-across 将大幅提升长距互联需求,相干/非相干光模块均有增量,预计市场空间将随数据中心跨地域互联翻倍。
特点:无需光电转换,降低延时与能耗,适配上层大带宽网络;
应用逻辑:在 scale-across 场景中,OCS 交换机能显著优化集群互联性能;
产业空间:传统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规模已超 1500亿元,若 OCS 渗透率提升至 50%以上,未来对应市场规模有望 千亿级。
📌 受益公司:
光库科技(光纤阵列单元FAU,国内龙头)
仕佳光子(PLC分路器)
性能优势:
时延降低30%;
损耗低至 0.1 dB/km 以下;
非线性效应比传统光纤低3-4个数量级;
应用场景:AI算力互联、金融高频交易、量子通信;
最新进展:
长盈通:具备空芯光子带隙光纤产品。
📌 产业空间:中国电信招标单价约 3.7-5万元/芯公里,若未来进入规模化部署,市场规模有望达 百亿级。
长距光模块:scale-across 直接驱动长距带宽需求,光模块厂商迎来量价齐升;
OCS光交换机:有望在未来三年迎来 产业成熟拐点,渗透率大幅提升;
空芯光纤:微软、中国移动已先后试点,商用落地标志着 成长曲线开启。
整体来看,三大环节均处于 事件催化+需求落地+政策加持 的拐点,预计2025-2027年将是产业高速成长期。
技术验证风险:空芯光纤、OCS交换机在大规模商用中仍需验证稳定性;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AI算力中心扩张放缓,将影响产业链需求释放;
国际竞争与专利壁垒:海外巨头在相干模块、OCS方向存在较强技术优势;
价格波动:若竞标中价格快速下探,将压缩相关厂商利润空间。
Scale-across 的提出标志着 AI 互联正式进入 跨区域算力融合时代。长距光模块、OCS光交换机与空芯光纤作为三大核心支柱,兼具 政策推动、事件催化与市场空间 三重逻辑。
短期看催化:微软/电信/移动试点、英伟达Spectrum-XGS发布;
中期看放量:OCS光交换机与空芯光纤产业链逐步成熟;
长期看格局:有望形成千亿级市场,孕育新一批成长型龙头。
对于投资者而言,“光模块 + OCS + 空芯光纤” 三条赛道正处于价值发现初期,未来3年或迎来高速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