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钨精矿,一天涨一万,谁在偷笑,谁在喊疼?

用户头像
投研Hugo
 · 浙江  

“河南一个矿老板说,这几天钨价涨得比他车跑得还快。”
这不是夸张。8月29日,钨价再度疯狂:国内黑钨精矿竞拍价格冲到 3840-3990元/吨度,折算标矿价 24.96-25.9万元/吨,市场现货甚至传出 26万元/吨的成交。
SMM黑钨精矿(65%)报价一天就涨了 1.2万元/吨,报在 25.8-25.9万元/吨

更戏剧的是,国内钨价居然反超海外
欧洲APT价格在 485-520美元/吨度(折合人民币约 30.7-33万元/吨),而国内APT价格比海外还贵,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行情的火热不只体现在矿端,中游产品也在跟着起飞:

仲钨酸铵(≥88.5%)报价 36-38万元/吨,单日上涨 1万元

碳化钨粉、钨粉分别报 560元/千克、575元/千克,一天就涨 15元/千克

钨铁70%主流报价 36.7-37.1万元/吨,日涨 1万元/吨

一句话总结:上游供应紧张 → 中游被动补涨 → 下游成本传导,整个产业链都被卷进了这场“钨价暴涨”。

钨到底凭什么这么硬?

要理解钨的疯狂,先得看看它的“天赋”。
钨的熔点高达 3400℃,几乎是地球上最能耐高温的金属。普通刀具切几下就废了,加钨的刀具却能连续工作几个小时;航天发动机、核聚变装置、军工穿甲弹——这些极端场景里,钨都是顶梁柱。

这也是为什么,当航天军工、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加速发展时,钨的需求直接被点燃。涨价,不只是矿端紧缺的短期现象,更是产业升级+战略金属博弈的映射。

谁是真正的赢家?

钨是中国的优势资源,我们的话语权很大。

湖南某龙头:从矿山开采到硬质合金刀具,一条龙布局,产业链优势明显;

江西巨头:钨粉产量全球第一,甚至在核聚变关键材料上有所突破;

广东企业:能把钨粉做到纳米级,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客户追着要货;

还有企业走出去,在非洲、澳洲布局矿山,牢牢握住全球优质资源。

这意味着:

赢家是手里有资源、技术过硬的龙头企业;

输家是跟风的小厂,拿不到矿、没技术,钨价一旦波动,马上被淘汰。

投资者应该怎么看?

如果是我,会分三层来思考:

长期:押注资源+技术双重护城河的龙头公司,才是真正能穿越周期的赢家。

中期:中游粉末、硬质合金企业,对钨价传导敏感,一旦需求释放,利润弹性大。

短期:谨慎追高。钨价短期涨幅过快,指标一旦下发,可能带来回调。

别忘了,钨行业有几个潜在风险:

政策:指标投放和环保监管,可能直接压制供给端炒作;

技术:纳米化、核聚变材料仍在研发,落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周期:传统应用如钢铁、刀具若景气下行,需求也会受拖累。

写在最后

钨价的疯涨,不只是矿老板赚钱的故事,而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全球资源争夺战”和“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

你觉得钨更像稀土,还是更像锂?
要是投资,你会优先考虑上游矿山股,还是中游硬质合金龙头?

反正我会盯紧有矿、有技术的企业,市场终究会奖励耐心。

$中钨高新(SZ000657)$ $章源钨业(SZ002378)$ $北方稀土(SH6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