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III短韭菜
 · 四川  

$善水科技(SZ301190)$
一、直接拥有的K胺合成专利
1. 2024年授权的催化合成专利
善水科技于2024年6月7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CN202211629594.3),该专利提出一种以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和甲胺水溶液为原料,负载型纳米铁微粒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 技术特点:通过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添加剂,在常温常压下反应2-8小时即可完成,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副产物
2. 与氯虫苯甲酰胺产业链的协同
善水科技的K胺专利与其现有农药中间体业务形成互补:
◦ 上游协同:其核心产品2,3-二氯吡啶(氯虫苯甲酰胺上游原料)的产能已达8550吨/年,通过K胺合成技术可进一步延伸至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生产。
◦ 下游合作:2025年与江苏优普生物达成技术授权协议,将K胺专利工艺用于后者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生产线,预计带来年授权收入超2000万元。
1. 绕过原研专利壁垒
富美实(FMC)关于K胺的核心专利(US8,048,834B2)在2022年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但仍处于行政诉讼阶段。善水科技通过开发非传统合成路径(如以2-氨基-3-甲基苯腈为起始原料),规避了原研专利的限制,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
2. 应对行业竞争的技术护城河
面对联化科技(K胺全球最大供应商)的技术优势,善水科技通过专利组合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 连续流技术:在K胺合成中引入微通道反应器,将反应时间从传统间歇工艺的4-6小时缩短至15-20分钟,同时将副产物比例从5%降至1.2%。
◦ 环保合规性:其专利工艺满足2025年硝化反应专项整治要求,在环保督察中获得“绿色工艺”认证,优先获得新增产能审批。
善水科技位于彭泽县的二期项目已规划5000吨/年K胺产能,预计2026年Q2投产,主要供应国内原药企业(如利尔化学红太阳)及印度UPL等国际客户。
◦ 价格优势:凭借专利工艺,其K胺报价较联化科技低8%-12%,2025年Q2已获得首笔300吨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