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SH601633)$ 该预测三季报了,先下个结论,历史最佳三季报,同比环比继续增长。
三季度销量10.4+11.6+13.4=35.4万
海外出口13.1万。
其中高质量车型坦克6.1万,魏2.9,猛龙3.5万,h9 1万
先看2024同比数据,24年三季度33亿,其中扣非27亿。2024年7月、8月、9月的销量分别为9.1+9.44+10.8=29.4万 ,
海外出口12.3.
其中高质量车型坦克5.4万,魏1.25,猛龙1.84万,h9 0.46
再环比二季度。二季度46亿(其中有8亿是本应一季度毛子的报废税延迟发放结转到二季度,实际二季度应该为38亿利润),扣非21亿。4.5.6销量分别为10+10.2+11.1=31.3
海外出口,10.7
其中坦克6.17,魏2.1,猛龙2.1, h9 0.82
销量增幅:同比20%,环比13%。利润即便按销量计算三季度肯定也超过40亿了。
再考虑两个变量
1.销售结构上,高利润车型占比持续增加,出口持续增加,低端车型占比和绝对值都在下降。
2.汽车是规模经济,其他变量没有变化前提下,20%的销量增幅,利润增幅会远大于销量增幅。
保守点算吧,三季度按40亿算。
三季度新车,猛龙2026,500z+t智驾。
目前看,坦克在智驾+冰箱+彩电加持后,明显有出圈态势,本月7000,稳态5000问题不大。z的占比应该有6成以上。同是35万级区间,光一个500销量就已经超过L8+9了。(坦克+魏+h9,销量远超理想,皮卡和出口当白送,利润更是好几倍,理想比cc股价贵这么多,一定哪里有问题)
猛龙2026也算是持续提升了,增加cltc200大电池版本。但是猛龙plus迟迟不上市,被豹子的钛7一下抢了先,高颜值+低价格,钛7基本跟猛龙plus一个区间了,猛龙plus的定价很难受,只能低配用四驱跟人家同价,高配比人家便宜卖才有活路。
10月的两道大菜400智驾,高山7上市,总体看产品力都没问题,用常识定价就行。最近cc有个很不好的毛病,新车上市节奏太慢,品鉴+预售+正式上市,一套流程下来,快2个月了,菜都凉了。平时没事折腾一下就算了,四季度是啥日子不明白?传统旺季+购置税退坡倒计时了,不趁热打铁赶紧上市卖,等到26年让用户交半价购置税去?看看人家太7,直接上市卖,耽误爆款了没?
还是在单独试探用户底价的老思维没有变,没有一锤子做爆款的格局。高8好卖了,高7就迟迟不推了,开始8月,后来9月,一下拖到10月。好多用户骂骂咧咧退单了。高7早点上,高山系列明明可以做成不加定语的mpv冠军。什么是第一?给普通小白用户就一句,我们销量第一,根本无需任何解释成本。
说个怪异的事,今年是产品大年,但是全新车型(看轴距)只有高山8,和快上市的欧拉5,可能要上的猛龙plus。其他全是拉皮改款:好猫,枭龙max,猛龙双动力总成,大狗,大狗plus(前脸拉皮后貌似能卖了,稳态有望回归到3-5000月了)300改款(增加hi4-t),500z+智驾,400z+智驾,高7智驾,高9智驾。更怪异的是这些老车拉皮都卖得不错,甚至起死回生了。
这说明了一个管理上的质的飞跃:cc摒弃了以前狗熊掰棒子的研发+销售模式,一锤子买卖赌运气,买得好继续,卖不好停产。现在改为产品全寿命周期项目制,一个项目(车型)的销量和用户反馈与项目团队收益高度相关,项目团队持续投入对车型进行迭代,基本就是1-2年一个新升级,使车型在同一平台基础上不断优化,跟上时代步伐,尽可能延续产品销售周期,这也是一种降本增效。
拿着吧,国内份额稳中有升,海外全线推进,高端越走越稳。只要不出丑八怪,别鸡贼试探用户定高价。这票能走出长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