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闹钟已响——今年必须交卷
2025 是国企改革“期末考”,国资委给国家电投定的 KPI 是:年底资产证券化率必须冲到 80%。现在集团才 40%,缺口高达 2000 亿元,而上海电力是集团唯一还没“交作业”的上市平台,不把它用起来就等于白卷 。
2. 集团“明牌”操作——连公司都提前“改好名”
• 7 月 30 日,集团注册新公司“电投国际”,法人代表黄晨,正是上海电力董事长;
• 8 月 1 日,集团把 47 国、1260 万千瓦的海外清洁能源一次性“托管”给电投国际;
• 8 月 12 日,上海电力火速修改章程,把监事会取消、组织架构与电投国际对齐——同一地址、同一套人马,内部文件直接写成“电投国际(上海电力)”。
一句话:资产先搬家,户口随时合并,只差证监会敲章。
3. 时间窗口仅剩 60~90 天
投行路演透露:审计 9 月完成→10 月董事会→11 月股东大会→12 月复牌,全套流程卡着“2025 年收官”节点。现在 10 月中旬已到,随时可能停牌,连公司债都提前圈了 130 亿元等着付“彩礼”。
4. 钱景测算——市值或从 600 亿直接干到 1600 亿
首批注入资产净资产 1260 亿元,年利润中枢 100 亿元;按新能源 20 倍 PE 估算,新增市值 2000 亿元。考虑增发稀释后,机构一致预期:重组完成上海电力合理市值 1500~1600 亿元,对应股价 28~30 元,较现价仍有 40% 以上空间 。
5. 错过这次,要等三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2025 年结束,如果今年不并,集团将面临考核“红灯”,后续再启动至少拖到 2026 年下半年。政策、集团、市场三方时钟共振,这才叫“天时地利人和”。#上海电力#
结语:
上海电力不是“可能”重组,而是已经把桌子掀给你看——资产搬完、人事配齐、章程改好、现金备足,只差最后一张停牌公告。倒计时已启动,剩下的时间不是用来看戏,而是决定要不要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