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红利股,还是加入科技股,我的真实想法

用户头像
马克陈
 · 上海  

从7月上旬开始到现在,市场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月份之前,银行股是所有板块中今年涨幅最好的,板块涨幅最高超过22%。而到今天,银行板块涨幅只有6.8%,远远落后于通信电子半导体等科技AI概念板块。

面对科技股前段时间大幅度上涨,很多人蠢蠢欲动,包括我自己。

1、如果7月上旬卖掉20%仓位加仓科技股该多好?

这是我这两天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我的最大仓位是兴业银行,占85%以上。而今年兴业银行股价有一段大幅上涨,股价最高达到25.45元,最高涨幅达到38%,排名银行板块前列。而我自己的整体仓位的收益率也超过50%。

我问自己的是:为什么在25元的时候不卖出一部分兴业的股票,比如买出100万或者200万,加入科技股?

如果这样的话,兴业股价下跌带来的收益回撤会减少20-40万。买入科技股,这两个月的收益率可以达到30-50%,还能够增加收益30-100万。一出一进,可以增加收益50-140万。

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今年50%的收益。这个梦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

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基于后视镜的视角去看的,站在7月中旬的时间点,没有人知道银行股会回撤这么大,也没有人会想到科技股会突然爆发。如果当时不知道接下来2个月股市的发展,又何谈去减仓兴业银行加仓科技股呢?

第二,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基于科技股股价上涨的假设,但是如果7月中旬加入科技股,但是科技股股价大幅下跌呢?跌幅大于银行股呢?

所以,这样的问题经不起推敲,因为没有任何人能预测股价。如果预测不了股价,也就不存在避免股价波动的方法。

2、坚持股权思维

在前两牛股市整体熊市的时候,红利股因为高分红成了避风港。在股价整体下跌的背景下,红利股的下跌幅度要明显小于创业板的大部分股票。

那个时候,基于分红的投资方法,股权思维等投资理念是很多人谈论的。至少是有更多的人认同。

而一旦股市走好,创业板上涨更好,谈论分红和股权思维的人就少了。

但是基于股息和股权思维的投资方法,是一个可以长期稳定盈利的方法。

首先,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入优秀公司,有了不会亏钱的安全边际。

其次,买入的公司有很高的分红,可以保证收益的下限是股息率,比如买年5-6%;

最后,通过分红以及其它可以投资的现金流,每年不断在股价低迷的时候收集股权,长期持有。

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如果股价不上涨,持股收息。如果股价上涨,可以拿到戴维斯双击的股价上涨的收益。

3、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问问如果是巴菲特会怎么做?

我之所以没有加入科技股,或者说很少去研究当前涨幅非常好的科技股,主要原因还是我的投资理念。选择银行股,本身说明我们是极度谨慎,极度厌恶风险,追求高度安全的投资者。

我们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收益率放在第二位。如果底层投资概念是安全第一,基本上就无法接受科技股,可能看都不会去看,更别说研究了。

我不是说投资科技股不能赚钱,实际上很多投资者通过投资科技股也能拿到非常大的收益率。只能说,红利股投资和科技股投资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红利股投资:追求极度的安全边际,长期持股收息,获得稳定的收益率。

科技股投资:追求极度的超额盈利,短期投资获得高收益,同时承担可能的高风险。

这两种投资适合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者,几乎很少有人能做到即投资红利股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时又通过投资科技股获得短期超高的收益。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犹豫不决,不妨问一问,如果巴菲特遇到这个问题,他会怎么选择?

问完这个问题,如果还想加入科技股,你最后问问自己:确定自己真正了解科技股,能够知道这家公司未来5-19年还能够继续盈利吗?

$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格力电器(SZ000651)$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