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本聪《量子计算对于比特币的威胁与破解?》

用户头像
钟本聪Dylan
 · 陕西  

量子计算对比特币的威胁主要集中在两种算法:Shor 算法可分解大整数,从而破解 ECDSA 签名;Grover 算法能加速哈希碰撞,但对 SHA-256 的实际破解能力有限。目前量子计算机仅拥有约 1000 个物理量子比特,远未达到破解所需规模,且面临高错误率和噪声问题,短期内无法对比特币构成实质威胁。

比特币社区已着手应对潜在风险,提出采用抗量子加密算法、定期更新密钥及区块链升级等措施。尽管量子计算的发展令人瞩目,但其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比特币通过持续升级安全机制,有望在未来保持其安全性。

比特币的抗量子加密算法有哪些具体实现?

比特币本身目前并没有“内置”的抗量子加密算法,它仍然在使用 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和 SHA-256。但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量子计算机威胁,密码学界和区块链社区已经提出并测试了一些抗量子的方案,这些方案可以被比特币或其侧链、衍生协议采用。以下是这些抗量子方案的具体实现:
1. 基于格的密码学(Lattice-based)
这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抗量子方案,已被 NIST 选为标准化的后量子密码算法。
• CRYSTALS-Kyber:用于密钥封装(KEM),可以替代传统的 ECDH 密钥交换。它基于格中的 Learning With Errors(LWE)问题,安全性高,密钥尺寸适中。
• CRYSTALS-Dilithium:用于数字签名,可以替代 ECDSA。它同样基于格问题,签名尺寸较小,验证速度快。
• FALCON:另一个基于格的签名算法,适用于需要更短签名的场景,但实现复杂度较高。

2. 基于哈希的签名(Hash-based Signatures)
这类方案仅依赖哈希函数的安全性,适合签名场景。
• SPHINCS+:一个无状态的哈希签名方案,已被 NIST 标准化。它可以作为 ECDSA 的直接替代,但签名尺寸较大(几十 KB),适合对带宽不敏感的应用。
• XMSS(eXtended Merkle Signature Scheme):一种分层的哈希签名方案,支持可证明安全的多次签名。它已经被比特币社区讨论作为短期过渡方案,因为其实现相对简单,且可以与现有区块链结构兼容。

3. 基于编码的密码学(Code-based Cryptography)
这类方案基于纠错码理论中的难题,如随机线性码的译码问题。
• Classic McEliece:一个基于 Goppa 码的公钥加密方案,已被 NIST 标准化。它的密钥尺寸非常大(MB 级别),但加密安全性极高,适合对密钥尺寸不敏感的场景。

4. 多变量多项式密码学(Multivariate Polynomial Cryptography)
这类方案基于有限域上多变量多项式方程组求解的难题。
• Rainbow(彩虹签名):一种多变量签名方案,已被 NIST 第三轮评估。它的签名和验证速度较快,但密钥尺寸较大。

5. 混合加密方案(Hybrid Approaches)
为了在安全性与兼容性之间取得平衡,许多项目采用“混合”方案,即同时使用传统算法(如 ECDSA)和抗量子算法(如 Kyber 或 Dilithium)。例如:
• 比特币侧链测试:一些比特币侧链(如 Blockstream 的 Liquid)已经开始测试混合签名方案,即在交易中同时包含 ECDSA 签名和 Dilithium 签名,以确保即使量子计算机破解了 ECDSA,仍然需要破解 Dilithium 才能威胁资金安全。
• 钱包兼容性:混合方案允许旧钱包继续使用 ECDSA,而新钱包逐步迁移到抗量子算法,避免硬分叉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6. 其他创新方案
• 量子密钥分发(QKD):虽然不属于传统密码学范畴,但 QKD 利用量子物理原理实现密钥分发,理论上可以抵御任何计算攻击(包括量子计算)。然而,QKD 的部署成本高,且需要专用硬件,目前主要应用于高安全场景(如政府通信),尚未在区块链领域大规模应用。

比特币的抗量子升级并非“一刀切”的替换,而是通过软分叉、侧链或钱包升级逐步引入上述方案。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基于格的算法(如 Kyber 和 Dilithium),因为它们在安全性、性能和标准化方面具有优势。@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