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技术与产业共振:江顺科技站上微通道液冷前沿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骨架(MOF)领域的三位先驱。评委会指出,他们的工作“开发了一种包含大空腔的新型分子结构”,让分子可可控地流入和流出,最终应用于捕水、净污、储氢等关乎人类未来的领域。
这一基础科学的突破,其核心思想——“结构决定功能”——正在全球的产业前沿引发回响。其中,在高功率计算芯片的散热战场上,这一思想得到了极致应用,而中国的江顺科技正是其中的领跑者。
随着AI算力狂奔,芯片功耗突破千瓦级,传统风冷已触天花板,液冷成为必选项。而在众多液冷方案中,微通道液冷因其极高的散热效率和精准控温能力,被公认为是通往未来的技术路线。其原理与MOFs异曲同工:通过在液冷板内部雕刻出复杂、精密的微米级通道网络,极大增加换热面积,让冷却液与热源进行高效的热交换。
江顺科技的稀缺性卡位:3D打印铜微通道
根据业内一线调研,微通道技术路线多样,但江顺科技选择的是一条高壁垒的路径:3D打印铜微通道。
• 技术优势:与传统蚀刻等工艺相比,3D打印(如金属粉末床熔融技术)允许设计师摆脱传统工艺限制,自由制造出结构更复杂、拓扑更优化、散热效率更高的随形冷却流道。铜材质本身的高导热性与之结合,实现了“材料”与“结构”的双重优势叠加。
• 产业地位:消息明确指出,江顺科技已成为“HW唯一3D微通道液冷板供应商”,并正在向HHJD(华为数字能源)送样对接参数。这标志着其技术实力获得了头部客户的认可,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备了显著的先发优势。
从实验室到市场:一场即将爆发的需求革命
技术突破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当前,英伟达(NV)等巨头正在积极测试微通道盖板技术,而其下一代Rubin平台功耗持续攀升,对散热提出了极致要求。这为远东股份(仿生岐管微通道)、江顺科技(3D打印铜微通道)等前沿企业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江顺科技的主业铝镁轻量化结构件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而微通道液冷板则赋予了其极高的成长弹性。正如诺奖MOF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沙漠取水、碳捕集等应用一样,江顺科技的3D打印微通道技术,正从研发送样走向AI算力中心的广阔蓝海。
结论:
诺贝尔奖肯定了微观结构设计的伟大价值,而江顺科技正是这一哲学在工业散热领域的卓越实践者。其独有的3D打印铜微通道技术,不仅是对“液冷一线”调研中所述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更使其卡位全球稀缺产能,有望在AI驱动的高功率散热革命中,成为核心受益者。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江顺科技(SZ001400)$ $远东股份(SH60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