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继续梳理$药师帮(09885)$ 的核心逻辑 #雪球星计划# #互联网医疗#
4. 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主要在哪些方面?未来的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率预期是怎样的?
上一篇药师帮应该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中)对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进行定性分析,主要在于新增基层医疗机构和连锁药店的采购量,调整当前自营业务收入结构提升毛利率,新增AI医疗服务以及进入B2C市场等。
短期收入利润指引:在未来的收入和利润上,公司整体给的预期是,去年180亿收入,今年自有品牌能够做到20亿收入,然后整体做到200亿收入。自营产品跟普通药企的收益差不多,基本上30%毛利率,净利率8-10%。今年做到1.5亿净利润大概率能实现,下半年业绩一般会比上半年多一些,经调能做到2-2.5亿净利润。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增加自有品牌业务,预计净利润在今年基础上翻倍,做到3亿,经调做到4-4.5亿。
长期收入利润指引:2028年收入目标是整体达到300-320亿,复合增长率13%,该增长率并不算高,主要是由于整体宏观经济较差,以及医保紧张导致药店用医保管理较为严格,导致整体院外市场这一两年处于几乎不增长状态。如果院外市场未来能恢复,公司大概率能提前实现该收入目标,如果依然较差,那就以2028年300亿来看。
毛利率会持续增长,从去年的10.1%增长到2028年的12.5%,主要来源是自营业务调结构,自有品牌比例进一步提升;资金收益占收入比率维持0.5%;整体费用率随着业务规模增大和技术提升等,从10.7%降低到8.5%,经营利润率在2028年达到4.5%,净利润率达到3.5%,即实现10亿以上净利润。
5. 公司的估值怎么看?
最极端地,重置成本法:如果用重置成本考虑,目前要再造一个药师帮,大概率花的钱要超过公司之前融资的总金额,即6.3亿美元,接近50亿港币,考虑到目前市场已经经过一轮大浪淘沙,格局相对稳定,如果要切换下游客户的采购路径,需要更多的补贴与有力的地推。基于这个逻辑,药师帮目前即使没见绝对的底,但是也在底部附近。
PE应该怎么看?最粗暴的就是直接看今年1.5亿人民币利润,给40倍PE,对应差不多60亿港币市值。但是这个看的方式相对静态,首先,没考虑到公司在2024年扭亏为盈后,利润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年和明年利润的增速都超过100%,这时候看PEG更准确些;另外,快进入四季度,估值会逐渐切换到看明年业绩了,考虑60亿港币左右的市值,明年做到3亿人民币净利润,则PE不到20倍,远低于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均40倍的水平。第三,可能药师帮看经调更准确一些,经调利润加回的部分,主要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不影响收现,对员工的鼓励能促进公司更高质量发展)以及收购相关费用(一过性),今年如果经调达到2.5亿,如果按40倍PE估值,公司估值应该达到100亿左右。
基于此,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在股东更替后(老股东减持完毕,新股东接手),公司一年内的目标位应该是100亿市值,随着业绩的逐步释放,在2028年达到10亿收入时,即使增速下来,公司给个25-30倍PE,应该也有个起码250亿市值的体量,如果是能够大规模介入B2C业务,做好新的增长曲线,公司大概率能做到300亿以上市值,相对现在大概5倍的空间。
这个帖子写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去验证和观察,让未来的我们能够看到现在的判断是否合理,路径是怎样的,哪些地方超过预期,哪些地方低于预期,为什么判断对了或者错了。熟悉我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到关于康方,信达,三生,远大,休闲零食等几乎都提醒在了比较好的位置。
另外,对于药师帮估值的争议还有一个点,就是公司是按照互联网医疗估值,还是按传统的流通企业来估值?这两个属于完全不同的估值体系,一个给40倍,一个给10-15倍。那么药师帮是应该按哪一个来估值来?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给高估值的本质,一是在于高成长性,二是在于竞争格局的演变有利于该公司,二者叠加预计该公司未来能够赚更多的钱,拿走更多份额,来消化当前的估值。
为什么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只能给10-15倍PE,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成长到很大的规模,整体医药流通市场也已经很稳定,甚至这些企业更擅长的院内市场还长期面临处方外流的情况,整体增速已经到头了。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什么能够给高估值,是因为人们消费方式的变迁,从线下到线上(从药店到个人都是),从生病了出门买药到依赖即时零售上门送药,从去医院到线上问诊,互联网医疗企业从相对稳定的医药大盘子里切走了医院,药店,诊所和传统流通企业的份额,即使是在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较高的业务增速(参考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的半年报)。
对于药师帮来说,公司在B2B领域深度改造了供应链,让下游小B获得了更好更灵活的服务,因此拿走了原有很多属于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份额;另外,介入B2C业务的潜力(参考上一篇文章中球友在评论区的回复),有利于公司开启新一轮增长曲线,并有效对冲线上卖药对线下客户采购量的冲击。公司基于技术的进步,让药店的采购线上化,基于现有供应链的优势又进入了新的市场,这些都支撑了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在医药稳定的大盘子里去切掉更大的份额,维持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为什么不能给较高的估值,而非要按照流通药企的水平去估呢?个人认为,核心应该还是要看增长的本质。
6.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隐忧?
第一个就是在前面2篇文章中,多个球友提到的,线上买药对药师帮基本盘,线下药店和诊所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可能在一二线城市会更剧烈一些,在低线城市物流不太发达,且熟人社会里对熟悉的常去的单体药店和诊所通常有路径依赖,冲击会小一些,但是也同样不可忽视。毕竟药品是标品,只要线上的价格够便宜,只要不是太急用药,就能等,一些慢病以及保健品的冲击会更加明显。目前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消费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已经看到了影响,今年上半年,药师帮的三方GMV是下滑的,但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业绩还不错,反映了整体大盘子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线上买药确实在切掉线下的空间。
公司应对策略主要在于:
1. 介入B2C市场,主动拥抱即时零售市场。具体进度可以看上一篇球友回复,目前公司对于该业务的宣传非常谨慎,出于不给公司惹麻烦的考虑,我不会说太多,相信有心的球友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渠道去了解到进展。
2. 继续从低线往高线做,去切掉传统医药流通企业院外市场的份额,拿下高线城市连锁药店更多的市场份额。虽然连锁药店这几年处于逆风局,困于关店风波里,但是总盘子够大,切一点下来对于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增量。
第二个就是微观结构的问题,公司上市后,原有的投资者大多会面临投资到期,需要退出,短期内如果减持的投资者较多,公司股价确实会承压。今年药师帮确实就遇到该问题,从wind的记录可以看到,目前有减持诉求的主要是DCM,复星以及老虎基金。其中复星和DCM剩余的未减持股数已经不多,低于5%后已经不再触发公告,老虎基金的量还有些大。
公司应对策略主要在于:
1. 回购,目前公司账上现金+理财高达30亿,且无现金流压力,其实有较强的回购能力,完全可以进一步加大回购的力度;
2. 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买方,以实现买卖双方股票的顺利交接,具体进度属于商业机密,但是可以负责任地说,公司确实有在这方面做很多积极的尝试。
以上,就是对药师帮整体的分析,再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近药师帮股票走的很差,后台有很多私信我的投资者,问我是否近期公司新的好消息,也有需要我来提供情绪价值的应该说,我能说的东西,都已经尽量在文章中体现,如有错漏,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指出;如果持股实在难受,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减仓,并且这个股票以后涨多少,都不要后悔,毕竟人是活在当下的,当下吃的好,睡得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想赚钱就去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是要减少心态上的拉扯,拉扯是最消耗人的。
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赚的是什么钱,赚不到的是什么钱,不为赚不到的钱伤心,不为不该赚的钱狂喜。每天吃的好,睡得好,就是幸福了,否则股票真的能把人折磨的很惨,为了钱搞这个真的不值得。
就啰嗦这么多,祝愿大家投资顺利,心安理得,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