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纯碱行业面临严峻的供需失衡:
库存压力:厂内库存达174.71万吨,社会库存同步增加,总量处于近三年高位。
产能过剩:全行业产能4140万吨,需求仅3000余万吨,过剩比例达38%。
价格水平:重碱价格跌至1200-1300元/吨区间,已低于氨碱法(1600元)和联碱法(1400元)成本线。
成本优势扩大:
二期投产后博源化工天然碱成本将从680元/吨降至600元以下,较同行低40%-57%。按当前价格测算,博源单吨毛利可达500-600元,而传统工艺企业已陷入亏损。
供给增量冲击:
280万吨新增产能将使博源权益产能达960万吨,占行业总产能23%。叠加中盐化工500万吨规划产能,天然碱占比将从16%提升至30%,重塑供给格局
三、价格战触发条件与潜在路径
直接驱动因素:
博源可通过降价至1000-1100元/吨(仍保持400元/吨毛利),迫使高成本产能退出。光伏玻璃需求疲软(2025年减产30%)削弱重要需求支撑,加剧企业库存压力。
制约条件:
反内卷政策可能延缓价格战:氨碱法企业联合限产诉求强烈,但行业自律效果存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导致产能退出缓慢,如淘汰200万吨以下装置需承担数十亿费用。
情景类型触发条件价格中枢持续时间激烈价格战政策执行弱+需求持续低迷1000-1100元/吨12-18个月温和调整产能有序退出+光伏需求回暖1200-1400元/吨6-12个月政策干预强制限产+电价差别化1400-1600元/吨3-6个月
下行风险:
若纯碱价格跌破1000元/吨,可能引发氨碱法企业债务危机。光伏玻璃技术路线变更(如钙钛矿替代)可能永久削弱纯碱需求。
上行风险:
四中全会强化反内卷政策,加速淘汰10%落后产能。美联储降息带动大宗商品整体反弹。
关键结论:阿拉善二期投产将显著提升价格战概率,但激烈程度取决于政策执行力度与需求边际变化。投资者需重点关注2025Q4产能退出进度及光伏玻璃库存去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