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注了上海电气、上海机电与电气风电三只标的,最终选择关注上海电气。这一选择基于客观逻辑分析:无论微电子(国产光刻机)最终借壳上述三家公司中的哪一家,上海电气均可能通过股权关系间接获得业务联动机会。因其本身控股上海机电与电气风电,借壳完成后仍将保持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地位。
周末有分析指出,微电子在IPO进程遇阻后,拟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潜在标的锁定上海电气、上海机电与电气风电,其中电气风电被认为是可能性较高的选择。该分析认为,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微电子的借壳标的需满足上海本地国有上市公司、上交所上市等条件;结合其估值规模,选择小市值且具备科技属性的科创板公司电气风电更符合资产整合逻辑。受此影响,周一电气风电股价出现明显波动,而上海电气未获市场充分关注,呈现相对平静态势。
梳理股权架构可发现上海电气的结构特点:上海电气控股集团作为核心控股方,持有上海电气41%的股权及微电子32%的股权;上海电气作为上市主体,进一步控股上海机电(持股48%)与电气风电(持股61%),为两家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基于此股权关系,微电子无论借壳哪家标的,上海电气均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关联方:借壳上海机电或电气风电,上海电气可凭借控股地位获得潜在业务协同;若借壳上海电气自身,则可能实现资产整合。部分观点认为借壳电气风电与上海电气无关,这忽略了其61%的控股事实——借壳完成后,微电子资产将通过电气风电成为上海电气的间接控股资产,两者存在明确股权关联。
从借壳适配性看,上海电气具备一定基础:作为上海本地高科技企业,其业务覆盖多元高端制造领域,与微电子的战略定位存在契合点;同时拥有A股与港股上市平台,借壳后或可实现资产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同步布局,拓宽融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电气正推进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企业的转型:能源装备领域技术积累深厚,曾为三峡电站供应水轮发电机,亦有望为雅江电站提供核心设备,核电装备技术位居国内前列;智能制造领域取得进展,去年收购发那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减速器轴承滚珠丝杠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灵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目前已部署10余款泛人形机器人,服务10余个工业场景训练,2个场景解决方案已落地应用。
尽管上海电气因市值较大,股价短期受资金流动性影响较明显,但其股权架构特点、潜在资产整合预期及科技转型进展,可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