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作为同时布局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行业代表,其在国产机器人赛道的龙头地位,向来备受关注与认可。
在此,我尽量以客观视角阐述相关基本情况,旨在分享信息而非对涨跌做任何预判——市场走势有其自身规律,不会因个别观点的看多而必然上涨,也不会因部分声音的看空而刻意下跌。
我的分享难免存在瑕疵,非常欢迎大家指正。比如上一篇帖子中,关于股权结构的描述有两处偏差,其实发布时我已察觉,却未急于修正。毕竟人非圣贤,谁能无过?适度的不完美反而能打破信息壁垒,更易引发深入讨论,让观点在碰撞中愈发清晰。这篇帖子里同样藏着一处小错误,期待各位火眼金睛,一同勘误交流。
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布局。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上海电气与日本FANUC株式会社在工业机器人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2024年,上海电气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收购上海宁笙实业100%股权(宁笙实业持有上海发那科5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海发那科成为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间接持股50%的合营企业,深化了双方在技术、生产与市场层面的协同。
上海发那科依托FANUC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覆盖260种产品系列的工业机器人矩阵,负重范围从0.5公斤到2.3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流、食品、航空航天等多行业,可胜任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多样化生产任务。其代表性产品有:
关节机器人(如M-2000系列):负载能力达2.3吨,专注于汽车及重型制造业的大型零部件搬运与装配;
协作机器人(CRX系列):负载最高50kg,适用于3C产品装配等人机协作场景,兼顾安全与效率;
弧焊机器人:负载达35kg,以高精度和高重复性服务于汽车车身焊接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弧焊;
码垛机器人(M-410系列):最大负载700kg,在物流、食品饮料等行业实现高速码垛与搬运;
喷涂机器人(如P-250iB/15、P-350iA/45):负载45kg,为汽车、航空航天领域提供高精度涂层作业;
SCARA机器人(SR-20iA、SR-3iA等):负载20kg,以快速精准特性服务于3C电子元件装配、检测;
Delta机器人(DR系列):以超高速度完成食品包装、电子元件高速分拣与装配;
食品和洁净室机器人(如DR-3iB/6):高防护等级设计,适配食品加工、制药及芯片制造等洁净环境。
二、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上海电气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从整机研发到场景落地,逐步构建起核心技术能力。
1. 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和双臂机器人“灵柯”。
“溯元”人形机器人:2025年发布的首款自研产品,身高1.67米,体重50千克,配备3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达5千米/小时,单臂负载2千克,整机最大负重10千克。该机器人集成激光雷达与双目摄像头,端侧算力达275TOPS,部署大语言模型实现自然人机交互,目前已能通过视觉识别与多关节协同控制,自主完成不同规格箱体的识别、定位与搬运。
双臂机器人“灵柯”:聚焦工业具身技能训练,凭借双臂协同、柔顺力控技术,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强度劳动。其高精度力控与智能路径规划能力可高效处理大型构件局部作业,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打磨、探伤等工具,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通过空间网关技术,还可与异构机器人协同,展现“群体智慧”。
2. 场景应用与生态合作,上海电气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深度合作,以核电等极端、高风险作业环境为突破口,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用化:
2024年3月起,双方联合探索核电场景应用,同年12月成功部署首款针对核电产业的人形机器人,承担巡检、上下料等任务;
2025年,参与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运营合作,依托训练场进一步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核电等工业场景的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应用。
三、核心配件:支撑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基石。上海电气旗下企业在机器人核心配件领域深耕细作,为人形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键部件,实现多项技术国产替代。
1. 精密传动与加工设备-上海机床厂,其研发的200系列丝杠磨床可加工行星滚柱丝杠等精密部件,磨削精度达国家标准最高等级P0级(百纳米级,约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数控内螺纹复合磨床SK7620A/F搭载西门子四轴联动系统,一次装夹即可完成螺母内螺纹、端面及外圆加工,中径锥度达0.003/100mm,表面粗糙度Ra0.32um,为机器人精密传动提供核心保障。
2. 高精度轴承:
上海天安轴承的“灵巧手”专用减速器轴承:采用轻量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艺,在复杂运动载荷下保持0.01mm级精度;
上海联合滚动轴承的RV减速器用角接触球轴承:技术领先、品种齐全,位居行业前列;
上海振华轴承的特种交叉滚子轴承:实现机器人精密传动轴承的国产替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 关节模组-上海电气机电股份与德昌汽车电气合资组建的动界智控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全套关节模组核心技术研发。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该公司发布首批产品,包括旋转关节、直线关节及灵巧手指关节,已成功应用于“青龙”人形机器人,为机器人关节的灵活运动与动力输出提供关键支撑。
上海电气通过合资合作夯实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以自主研发突破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凭借旗下企业构建关键配件自主供给能力,形成了“整机+配件+场景”的全链条布局,为国产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