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文墨恒投录
 · 广东  

$强力新材(SZ300429)$

光刻胶暗战:大国博弈下的强力新材突围之路

“半导体产业的博弈,本质是材料体系的战争” ——全球光刻胶市场90%被日美巨头垄断,中国正试图撕开一道裂缝。强力新材(300429.SZ)作为国内唯一突破光敏性聚酰亚胺(PSPI)技术的企业,恰似一枚嵌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楔子”,其命运已与中美日科技博弈深度绑定。


一、战略卡位:PSPI——先进封装的“咽喉材料”


技术破壁与国产替代悖论
PSPI是先进封装(如CoWoS、Chiplet)中绝缘层和再布线层的核心材料,直接决定芯片互连精度与可靠性。日本信越化学、美国杜邦长期垄断全球80%份额,并对华实施隐性技术封锁(如限制高端型号出口)。强力新材的PSPI虽未完成最终认证(截至2025年4月),但已切入华为昇腾/鲲鹏芯片供应链,通过盛合晶微应用于麒麟系列芯片——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在高端封装材料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大国博弈视角:美国对华芯片设备禁令后,封装技术成为“曲线救国”关键。华为海思通过叠加芯片堆叠工艺提升算力,PSPI需求暴增。强力新材的认证进度,实则是中美技术脱钩压力下的国产化速率测试
地缘政治带来的意外红利
日本自民党高市早苗推动的“经济安全保障”法案,进一步收紧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此举反而加速国内晶圆厂供应链转移
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被迫将PSPI订单转向国产供应商,强力新材从“备选”升级为“必选”;
韩系半导体厂商(如三星、SK海力士)为规避美国长臂管辖,积极寻求中国二供,公司产品已向某韩系厂商送样。


二、金融暗战:资本市场的预期博弈


国际资本的隐秘布局
2025年半年报显示,高盛、巴克莱银行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股0.50%和0.47%。外资此时抄底释放双重信号:
押注PSPI认证通过后业绩爆发(机构测算PSPI量产可贡献3亿元营收,拉动市值36亿元);
博弈中美科技摩擦长期化背景下,中国半导体材料股的稀缺性溢价。
债务风险与战略投入的平衡
公司2024年亏损1.80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骤降至0.58(2025年3月),但市场仍给予AA-信用评级——因市场共识其技术突破优先级高于短期财务表现。市场容忍其“烧钱”研发的背后,是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需求


三、未来推演:三种情景与战略价值
情景


触发条件
认证通过
2025年下半年PSPI通过盛合晶微认证
营收爆发式增长,估值重构
中国突破封装材料封锁,日美垄断松动
技术迭代
低温PSPI适配Chiplet技术量产
抢占下一代封装技术制高点
中美竞争焦点向封装环节延伸
供应链断链
美国制裁升级波及材料供应商
短期承压,但国产替代需求进一步强化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加速分裂为两大体系
结语
强力新材的PSPI认证已超越企业个体行为,成为观测中国半导体产业抗压能力的“微型地震仪”。若突破成功,意味着中国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撕开日美垄断的铁幕;若失败,则暴露国产供应链仍存致命短板。这场暗战背后,是金融资本与产业政策的高度协同——高盛押注、国家大基金隐形护航、华为订单输血,共同构筑了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科技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