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降息终于来了,直接降息25个基点,是继去年12月时隔9个月首次降息。
鲍威尔表示本次降息是“预防式”降息,市场预计今年还有2次降息。
这次降息25个基点,总的来说是符合预期的,起码我们还在“降息通道”中,市场资金在逐步宽松的进程中,这对直接受外资流动性影响的港股来说,肯定是利好,尤其是成长板块的“港股科技”和“港股医疗”。
港股科技最近大爆发,分析的人很多了,我今天重点再聊聊港股医疗!
8月初,我发了一篇名为《“港股医疗”极有可能接棒“港股创新药”》的文章,当时港股医疗的阶段涨幅还没有超过港股创新药。
最近我发现:“港股医疗”近1月涨幅已经超过了“港股创新药”!港股医疗的上涨势头更强劲。
尤其是上周四(2025.9.11),创新药板块突发利空消息——川普考虑对美国药企许可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
消息出来后,港股创新药与港股医疗都在下跌,但是,很明显,港股医疗更抗跌!
以跟踪港股通医疗指数的$港股医疗ETF(SZ159366)$ 为例,上周四收盘只跌了0.99%,而很多港股创新药ETF则跌了2%左右。
关于对川普这次针对我国药品的限制草案,我上周在《如何看待今天的创新药大利空?》中做了详细分析,大家可以去看看。
简而言之:这次只是“草案”而不是直接签署“行政令”,说明这次更多是为了制造舆论压力,制造谈判筹码。
因为,一旦真的签成行政令,会对美国医药行业造成巨大连锁冲击,比如药价提高,或者缺少最先进的好药,最后可能威胁民生,最终威胁选票,后果很严峻,所以不会贸然真的限制医药。
从细分行业来看,“港股医疗”主要涉及5个板块:医疗商业与服务、医疗器械、生物药品与化学药。
“港股医疗”不仅有创新药,还涵盖了CXO(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医疗器械、医疗商业服务,比港股创新药更均衡分散。
还是拿这次川普的限制草案来说,主要影响的是“出口美国的创新药”。
而“港股医疗”中的“医疗商业服务”这部分,可以说完全靠内需,比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都是国内用户在使用。另外,“医疗器械”也是主要靠内销。因此,即便后面川普再搞什么幺蛾子,对“港股医疗”的影响都不大。
聊完抗跌,咱们再来看看“港股医疗”近期涨势为何超过创新药~
这里我想先说明一点:我并没有认为创新药不好。
我反而相信,随着我国创新药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让漂亮国开始担心的程度,足以说明咱们实力之强!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全球各国对创新药的需求只多不减,我国创新药出海全球已经是大势所趋。
“港股医疗”近期涨势强劲的2大原因分析。
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刺激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以海外收入为主的国内CXO龙头也将受益于全球产业链回暖。
CXO是指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链条中的一系列专业外包企业,涵盖药物开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以3家CXO龙头企业为例,来看看发展势头有多强劲~
$药明生物(02269)$ :2025H1,营收99.5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纯利27.6亿元,同比增长54.8%。25H1新签综合项目86个,创同期历史新高!
最值得关注的是“未完成订单”总额达203.4亿美元。
说明:全球CXO的市场需求巨大,而药明生物作为全球龙头,吸引了大量订单,其“产能”和“技术”成为稀缺资源!
药明康德:2025H1,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101.9%!分地区来看,虽然目前美国客户是大头,但在欧洲和日韩的拓展也加加速进行。
③凯莱英:2025H1,营收31.88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6.17亿
元,同比增长 23.71%。分地区来看,今年欧洲市场表现最为亮眼!实现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我算是看出来了,我国医疗企业都不傻。
今年来,川普一直“喊话威胁”医药关税,在关系如此紧张的大背景下,咱们企业不可能没有后手!
以前“出海”的确几乎都盯着美国,但这两年出海策略有了升级:
首先,在还能去美国的时候,尽量去。因为美国市场容量大、药价体系成熟、FDA审批有国际公信力。很多中国创新药如果能获批美国上市,欧洲、日本等地的审批就会相对容易。
其次,不少创新药企开始出海给欧洲/日韩的大药企,甚至一些企业开始开始尝试出海沙特。
提到“AI+医疗”大家肯定不陌生。
今年直接受益于“AI+医疗”,给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要数“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
$京东健康(06618)$ :2025上半年实现总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24.5%;净利润达35.7亿元,同比增长35%!
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疗AI大模型——京医千询2.0,融合了医学通用知识、医疗专有数据,以及京东平台大量原生数据,更关键的是,AI大模型可以对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个性化医疗建议。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2亿!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
平安好医生: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约1.34 亿元,同比增长136.8%!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平安好医生推出“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针对关键医疗场景开发多个垂域模型。报告中提到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98%、AI辅助医生日问诊承接可达400万人次。
AI应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扩展用户规模上有显著效果!
拆分整个“AI+医疗”来看,主要有5个细分。
① AI+医疗大模型:讯飞医疗的星火医疗大模型、百度的灵医医疗大模型、阿里巴巴的AI 健康应用「AQ」、字节跳动推出“小荷 AI 医生”等。
② AI+影像:联影医疗(元智医疗大模型)、东软集团(添翼医疗大模型)、迈瑞医疗(重症医疗大模型)
③ AI+医检:金域医学(域见医言大模型)、迪安诊断(携手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美年健康(健康小美)、润达医疗(润医医疗大模型)。
④ AI+医药电商:通过模型优化智慧供应链、商品智慧运营、智能客服等提升运营效率,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药师帮、医脉通。
所以,“AI+医疗”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未来规模也相当可观!
根据研报分析预测: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将扩大至73.3亿美元,并最终到2030年飙升至188.8亿美元。自2023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2.5%!
之前给大家聊过,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有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投资最好的进入时期就是“导入期、成长期初期”。
目前“AI医疗”属于哪个时期呢?
我认为处于“成长期初期”!
首先,咱们得AI医疗已经有不少基础研发成果、更有持续的政策推动、甚至已经有商业案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已经逐步建立基本的市场认知。因此已经过了“导入期”。
其次,从咱们“体感”来看,很明显还没有到成熟期,还没有到周边所有人知晓且被大规模应用的程度。
因此,现在就是“成长期”!从上面研报分析来看,AI医疗的快速发展阶段是从2023年到2030年。现在是2025年,属于偏早期阶段!
所以,目前是布局“AI医疗”比较好的时机~
综上,CXO营收上涨+AI医疗快速发展,是我认为“港股医疗”超车“港股创新药”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CXO龙头(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还是AI医疗龙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都是港股医疗ETF(159366)的重仓股(对应场外基金024861)
最后,我认为港股医疗非常适合2类投资者:
1、已经持有“港股创新药”,还有闲钱加仓的话,可以考虑与创新药互补的“港股医疗”板块,做一个细分行业之间的分散配置。
2、已经止盈港股创新药or踏空港股创新药的朋友,可以考虑“港股医疗”。
港股短期主要靠流动性驱动,接下来就开始期待下个月美联储是否继续降息。如果近期将其预期继续升温,对港股的持续提振效果还是值得期待滴。@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算力硬件股持续走强,中科曙光再创新高# #旅游酒店股异动拉升,云南旅游2连板# #恒生科技指数飙升,创近四年新高#@港股医疗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