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学巴菲特用保险公司的存浮金投资,结果大亏。不是人人都是巴菲特,巴菲特学不来,就象物理学上的爱因斯坦学不来。
以下内容来自kimi。不是我自己写的。
刘益谦为什么大亏?
刘益谦近两年“大亏”,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
一、保险主业失速
他旗下的国华人寿(通过*ST天茂控股)因退保潮和满期给付高峰,赔付支出暴涨,2024 年仅前三季度赔付就达 218 亿元,同比激增 16 倍。同时长期利率持续下行,寿险公司必须增提责任准备金,直接吃掉账面利润——*ST 天茂 2024 年预告亏损 5–7.5 亿元,连续第二年大额亏损。
二、多元化投资踩雷
1. 券商:2015 年耗资约 100 亿元拿下长江证券 14.7% 股权,如今市值只剩 57 亿元左右,浮亏超四成。
2. 房地产:2016 年前后砸下约 485 亿元布局地产项目,销售与租金回报远低预期,大量资金沉淀。
3. 二级市场:重仓的美凯龙、广汇汽车等股价暴跌,险资投资端收益锐减。
三、高杠杆与流动性挤压
保险资金原本是刘益谦扩张的“低成本弹药”,但当保费收入下滑、退保增加,反而变成“资金黑洞”。为补流动性,他被迫拍卖多年珍藏的 39 件艺术品,结果 10 件流拍,成交总额仅 5.44 亿港元,比最高估价折让逾三成;近期又减持新世界等股票“割肉”套现。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这位昔日“法人股大王”账面财富缩水逾百亿元,*ST 天茂更因年报“难产”而面临主动退市。
刘益谦的多元化投资有哪些失败案例?
刘益谦的“多元化”踩雷史,可以按赛道分成三大类:
一、证券——长江证券:百亿浮亏 50 亿
2015 年 4 月,刘益谦通过新理益集团以 100 亿元从海尔手中接下长江证券 14.72% 股权,成本约 14.33 元/股。
• 2024 年股价已跌至 5 元区间,账面浮亏超过 50 亿元。
• 湖北国资后来进场定增,刘益谦持股被稀释到 12% 左右,失去第一大股东地位。
二、房地产——“地王”变“包袱”
1. 上海北外滩地块:2017 年与中国金茂联手 41.24 亿元拿地,2020 年再花 11.91 亿元收购金茂剩余股权,累计投入超 60 亿元,项目最终交由宸嘉发展代建,回报远低于预期。
2. 武汉汉口滨江地块:2017 年国华人寿 23 亿拿地,打造武汉国华金融中心;后因流动性压力,项目公司股权被陆续转出,由宸嘉发展全面接盘。
3. 成都阿玛尼艺术公寓、南京泰禾禾悦广场等,也都因销售不畅或合作方暴雷,被迫折价出让或长期停工。
三、二级市场“连环踩雷”
• 广汇汽车:2023 年二季度跻身前十大股东,2024 年 7 月面值退市,国华人寿浮亏近 6000 万元。
• 红星美凯龙、*ST 龙宇、福晟集团等债券或股票违约,造成数亿元级损失。
• 2009 年 24.12 元/股参与保利地产定增,解禁时股价只剩 11 元左右,被迫割肉;2013 年 17.95 元/股接盘的国民技术,后来股价一路下跌,最终减持退出时也录得大额亏损。
简单一句话:刘益谦的“多元化”几乎成了“多元踩雷”,保险资金的高杠杆放大了每一颗雷的杀伤力。
结论先行:刘益谦本人及核心平台“还没有公开爆雷的债务违约”,但偿债压力真实存在,主要体现在三条暗线:
1. *上市公司层面:ST天茂已出现“技术性债务风险”
• 2024 年三季报显示,*ST天茂合并口径总负债 2 580 亿元(其中大部分为保险合同准备金),资产负债率 90.5%,流动比率仅 0.46,明显低于 1 的警戒线。
• 由于年报“难产”,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面临退市;退市后融资渠道将更窄,需依靠股东输血或资产处置来偿付到期债务及保单给付。
2. 股东层面:刘益谦家族股权质押比例高
• Wind 数据显示,刘益谦家族通过新理益集团、王薇等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 *ST天茂 股票 20.3 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 62%;按当前 1.45 元/股计算,对应市值约 29 亿元,警戒线、平仓线已十分接近。
• 一旦股价继续下挫,券商将要求追加保证金或被强制平仓,直接触发流动性危机。
3. 保险子公司:国华人寿偿付能力吃紧
• 2024 年三季度末,国华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84.7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22.75%,虽暂时高于监管最低线(50%/100%),但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 若未来退保潮继续、投资收益再下滑,需母公司或股东增资;否则将被迫发行次级债或引入战投,否则可能触发监管接管。
总结:
• 公开债务违约:暂无(截至 2025-08-12,尚未出现债券或贷款逾期公告)。
• 隐性债务压力:高质押 + 高退保 + 高赔付,使刘益谦必须持续变现资产(艺术品、股票)或引入外部资金,否则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