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现在已经是烟蒂股了,4 亿多美金市值,账上 40 亿人民币吧。24 年自由现金流 8 亿多人民币,25 年上半年8900 万美金,那对比 24 年上半年 6100 万美金,还是增长的挺快的。
这公司股价是一路被压制,3 傻搞外卖给影响了。 确实也是影响了,小象超市,盒马 nb,多多买菜,这周围一圈大哥,感觉随便打个喷嚏都可以把叮咚给弄晕过去。
这个持续的情绪确实是存在的,也是股价在 2 块钱的背景。 25 年收入增长很慢了,能理解,大家来烧钱,你还能这么容易赚钱吗? 确实赚钱是还可以,但是增速肯定是被压制了。
应该这样看,如果没有这家公司,会怎么样? 我相信江浙沪的人是比较难受的,尤其是上海地区,对叮咚的依赖程度有点高的,他就是一个新型的菜场,民生工程了,而且生活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很难回到过去了。
所以,从外部环境看,竞争激励,同时,老百姓还是很需要他,并且,他的品质是生存的根本,从这点看,叮咚是牢牢守住底线的。 我觉得可能和他的团队都在上海,自己也经常买来吃的,可能会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产品,如果自己公司的人都不经常用,其实很难真正做的好的。 就看盒马或者小象,我觉得阿里和美团的中高层可能就用的很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汇报和数据来做决策。
叮咚有没有投资价值,其实就看他到底还能活多久,能不能活出不一样的价值出来。
目前看,已经是比较高压的状态了,当然,最极限的高压环境可能还没来,毕竟盒马和小象有点往下沉市场去搞,那个规模可能更大。 但是江浙沪确实是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如果叮咚的经营现金流还可以持续稳定,并且有增长,那说明他活下来没有任何问题,你搞你的,我弄我的,这个市场足够大,能容纳的下来,而且高品质的客群,叮咚如果能拿在手里,这个日子还是可以过的比较舒服的。
能不能活出价值,就是产品供给的能力了。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大需求,特供体系只能有限供给,叮咚能从这里面挖出一些市场,就有点胖东来的味道了,但是叮咚的前置仓的快速响应,是比较有壁垒的,搭建这个体系,如果现在重新来一次,4 亿美金是烧不出来的。所以他说的一公里深,是对的,就是到底能不能做到,看他的毛利率提升的情况了。
如果在最难的情况下,他也活着,并且能活出他的价值,其实叮咚就很难被弄死了。 消费者的心智,是这家企业做过的一点一滴积累出来,没这么容易打造,但是弄没了就一两件小事情就足够了,类似盒马早期的口碑和后续的问题,所以在激励竞争下,叮咚能不能守住品质的底线是这家公司的核心,也就是段永平说的,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叮咚能不能找来真正的好货,并通过技术手段来匹配需求和产能的关系。
叮咚这个位置,要大幅度下跌,其实也挺难的,如果发生,那肯定多买点了,我觉得长期看,这个公司一年赚 10 个亿是有可能的。 江浙沪就足够了,也不需要其他地方,1000 万的品质家庭,每年赚 100 块? 我数学对不对。
10 亿利润,稳定的行业,菜场,给 10 倍估值,100 亿,对应 15 亿美金,也有几倍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