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DOOR 可转债的“双面牌局”:散户的狂欢与华尔街的收割

用户头像
信仰投资人
 · 美国  

这是一个关于希望、泡沫、数学和冷酷机制的故事。写在2025年9月27日,距离关键的10月1日仅剩2个交易日。$Opendoor(OPEN)$

前几天我一直在思考,Opendoor这个基本面刚刚好转的Meme股,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吸引来华尔街最顶级的玩家——Jane Street?我最初以为,答案是那高达230%的期权IV,直到我发现了牌桌下的另一副牌。

以下内容,是我在认知范围内对这场牌局的推演,仅作为个人思考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大家交流和指正

第一幕:凤凰涅槃的“利好”故事

2025年的Opendoor,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王者归来。股价从几毛钱的废墟中崛起,一路飙升至$10.8美元。推动这场狂欢的,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利好”叙事:管理层革新注入了新的灵魂,创始团队掏出4000万美金展示了“自己人”的信心,而未来降息与AI赋能的宏大故事,则为股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于沉浸其中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经典剧本。

第二幕:被遗忘的“契约”与倒计时

然而,决定游戏下一阶段规则的,并非市场情绪,而是深埋在公司财报里的“硬规则”。

核心条款: 根据Opendoor发行的“2030年到期可转债”(7.00%)的《契约书》条款,若公司股价在第三季度的最后30个交易日里,有至少20天收盘价高于 $2.04,则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从10月1日起),债券持有人可以开始将债券转换为股票。

事实核对: 随着第三季度即将结束,我们可以确认:Opendoor的股价表现已毫无悬念地满足了此价格测试。

确定性结论: 因此,从下周三,即2025年10月1日起,这批总额$3.25亿的2030年票据,其转换窗口将正式开启。

第三幕:潜在的供给悬顶的“洪峰”

“转换”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市场上即将凭空出现海量的、全新的Opendoor股票。

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这批债券的主流结算方式是“本金付现,溢价发股”,即Opendoor必须用现金支付$3.25亿的本金,但超出本金的“增值部分”,公司极大概率会选择增发股票来支付。

净股结算 (股价$9)的情况下,3.25亿的本金会增加潜在1.71亿的新增股数。针对现有7.36亿总股本稀释大约18~19%。

是的,你没看错。从10月1日开始,市场将面临高达1.71亿股的新增供给,这相当于现有总股本的19%。这不是一个“可能”的利空,这是一个写在合同里的、即将发生的、条件确定的供给洪峰。

第四幕:量化之王入局——Jane Street的策略

如此巨大的、确定的套利机会也吸引了华尔街最顶级的玩家——Jane Street。他们不是来听“AI故事”的,他们是来执行数学和逻辑策略的。根据公开文件显示,Jane Street持有约4403万股Opendoor股票(约5.9%),属于被动投资性质。他们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通过做市、出借、对冲等结构化策略盈利。面对Opendoor的“双面牌局”——一面是散户的狂热情绪(期权IV高达230%),另一面是确定的稀释套利——Jane Street制定了一套完美的“通吃”策略:

1. 库存与出借: 5.9%的正股库存,让它在空头和对冲需求旺盛时,成为重要的股票出借方,赚取稳定的借券利息。

2. 波动率收割: 在期权IV高达230%的环境下,卖出昂贵的期权,并对冲风险,收割市场的恐慌与贪婪情绪。我们看到的5.9%多头仓位,极大概率是这项业务的对冲结果。

3. 基差交易与撮合: 作为顶级玩家,他们会参与一部分可转债套利,并为其他大型机构的转换/回补提供大宗交易服务,从中赚取点差。

简而言之,Jane Street用一个公开的多头仓位(主要用于对冲期权卖盘)做掩护,而它真正的利润引擎,一部分来自于收割散户的狂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结构性套利。我们看到的5.9%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是全体债权人即将释放的1.71亿股的真实卖压。

最终章:我们的抉择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底牌。如果你我正是牌桌上的一名正股持有者,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的选择,是在“情绪”和“数学”之间站队。

简单的说:在一个已上涨数十倍的股票上,去对抗一个即将到来的、确定的、长期的、高达18-19%的供给压力,胜率极低。

一个理性的策略应该是:在派对结束前悄悄离场。

时间窗口: 9月的最后几个交易日,是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卖出窗口。市场的狂热情绪尚在,而稀释的洪水尚未抵达。

核心逻辑: 你的选择不是在赌股价明天是涨是跌,而是在做一个简单的风险管理决策:是否愿意用已经到手的巨额利润,去赌一个小概率事件(股价无视巨大供给继续暴涨),同时承担一个大概率事件(股价在持续数月的卖压下上涨乏力、不断走低)的风险。

理性行动: 理性的选择是锁定利润。将资本从这场高确定性的“逆风局”中解放出来,转为观察者。等到第四季度结束,当市场的供需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后,再重新评估Opendoor的长期基本面,决定是否要在一个更安全、更合理的价格上重新入场。

当然,我也有跟你一样的忐忑。我的成本是不到一块钱,我的本金+少部分利润早已撤出,如果我一旦卖出了,我可能就再也不想买入了,因为我也很难接受10块钱买入后高达40~50%的回撤。但是我又非常看好他的这个故事:短期裁员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Kaz全靠股价回报+未来的AI的商业化愿景,长期降息的地产基本面利好等。我自我剖析感觉这个困境来自“要么全卖,要么全拿”的二元思维,但是最优解往往在其之间,引入一个更高级的视角:冠军心态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赢下这场比赛”,而是“如何在下半场70分钟手握巨大领先优势时,确保冠军奖杯到手”。伟大的球队在遥遥领先时会怎么做?他们会换下冒险的明星前锋,加强中场控制,稳稳地将胜利保持到终场。这时候追求的不再是更华丽的比分,而是100%确定的胜利。

因此,我的选择大概率是卖掉一半,锁定利润

这个选择既可以解决“怕错过更多”的贪婪,又可以解决“硬抗巨大回撤”的恐惧,像一位冠军教练一样,在比赛的最后阶段,用最稳妥的方式将胜利牢牢锁进保险箱。而剩下的那一半“负成本”仓位,可以毫无压力地去见证它未来的所有可能性。既是胜利者,又是手握重金、从容的观察者,这永远是投资中最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