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看美股,一直在琢磨SoFi$SoFi Technologies(SOFI)$ 和Robinhood$Robinhood Markets(HOOD)$ 这两家公司。之前是非常反感HOOD的,主要是因为古早的回忆散户大战华尔街被拔网线那件事...后来自己打新也用了几次,确实用户界面还挺舒服的,小白用起来很爽,你也别问我是定价卖还是市场价卖,往上一滑反正我就卖了...后面接触到SOFI是因为他网上银行rate比较高,周末研究了研究,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SoFi能变成Hood,但Hood几乎不可能成为SoFi.
一、根本差异:银行牌照的战略价值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SoFi拥有银行牌照。
这张牌照为SoFi提供了通过储户存款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进而为其核心的贷款业务(个人、学生、房屋贷款)提供了稳固且高利润的盈利基础。基于此,SoFi得以构建一个集银行、投资、信贷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其战略目标是成为用户的全能型金融伙伴。
相比之下,Robinhood的定位更接近于一个纯粹的、以交易为导向的券商平台。其收入高度依赖市场活跃度,且核心的订单流支付(PFOF)模式面临着持续的监管压力。对它而言,获取银行牌照不仅存在巨大的监管障碍,也与其轻资产、高周转的科技公司基因相悖。
二、能力边界:产品体验 vs. 商业模式
Robinhood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顶级的用户体验。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产品与执行层面的优势。对于SoFi而言,尽管其投资平台(SoFi Invest)在体验上尚有差距,但这道鸿沟可以通过持续的资本和人才投入来弥补。这是一个可以被追赶的差距。
然而,SoF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商业模式的结构性壁垒。Robinhood想要复制SoFi的存贷业务,面临的是结构性、牌照性的根本障碍,这几乎是无法逾越的。
三、估值前瞻:成长空间的深度对比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前瞻性的估值情景分析:
假设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Robinhood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市值达到了一千亿美金。这个估值将主要反映市场对其用户增长和交易活跃度的极高预期。
在同一时期,SoFi的市值若为两三百亿,其价值构成则完全不同。SoFi的估值是 “成长性数字银行 + 金融服务平台 + 技术输出平台(Galileo)” 的复合体。它的价值由多个逻辑自洽且相互促进的业务板块支撑,拥有更坚实的价值底座和更广阔的价值延展空间。
相较于Robinhood高度依赖单一因素的估值模型,SoFi的多元化结构提供了更高的确定性和更长远的成长潜力。
总结
Robinhood是垂直领域的“专家”,将交易体验做到了极致。而SoFi是构建生态的“平台型选手”,其战略纵深更为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走势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逻辑。SoFi的股价在完成长期底部构筑后,已呈现出清晰的向上突破形态,表明长期资本可能正在重新评估其内在价值。对于着眼于长远价值的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根本性的战略差异,或许比关注短期的市场波动更为重要。
今天本来开盘以为直接飞了,没想到后来还倒车接了一下,感谢感谢,操作失误入手两张离谱长的long call…anyway, good luck S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