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收购耀才证券:牌照、数据与战略布局的三重博弈

用户头像
BuG-BeaR
 · 广东  

$耀才证券金融(01428)$ $蚂蚁金服概念(BK0579)$ #香港稳定币 #

引言:一场溢价368%的收购案背后

2025年4月25日,香港联交所的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动——蚂蚁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总代价28.14亿港元,收购比例达50.55%。这一价格较耀才证券停牌前收盘价溢价17.6%,较2024年9月底每股净资产溢价高达368.6%。市场反应立竿见影,耀才证券股价在复牌后连续两日暴涨,累计涨幅超过113%,市值从收购前的50亿港元飙升至116亿港元。

这场看似普通的金融并购,实则是蚂蚁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当市场普遍将目光聚焦于"港版富途"的可能性时,更深层的逻辑正在浮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牌照获取,更是蚂蚁构建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一步,涉及稳定币发行、跨境支付革新与国际版余额宝的宏大构想。

耀才证券:被低估的全牌照价值洼地

老牌券商的独特基因

耀才证券由有"Money Hunter"之称的叶茂林于1995年创立,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券商。其发展历程中不乏创新之举:2003年香港取消最低佣金制度后,耀才率先将佣金大幅调低至0.05%,成为"平佣始祖";2013年推出七天营业制,延长服务时间至晚上7点;2022年推出全港首创的期货"一开五"户口和紧急防断系统。

截至2024年9月,耀才证券拥有57.12万个客户账户,管理客户资产约595亿港元。202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8.46亿港元,净利润5.59亿港元,尽管同比略有下滑,但在港股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仍保持了20%以上的ROE水平,显示出稳健的盈利能力。

全牌照优势与股权结构特点

耀才证券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持有的香港全金融牌照组合,包括1号(证券交易)、2号(期货合约交易)、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5号(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7号(自动化交易服务)和9号(提供资产管理)牌照。这在香港券商中实属罕见,尤其是2号和5号期货牌照,使其能够提供完整的衍生品交易服务。

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叶茂林通过新长明控股持有51.14%的绝对控股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为蚂蚁集团的收购提供了便利——只需与单一股东谈判即可获得控股权,避免了复杂的多方博弈。

传统模式的隐忧与转型契机

尽管业绩稳健,耀才证券仍面临明显的发展瓶颈。其客户群体以50岁以上中老年为主,主要通过电话或门店下单,数字化能力薄弱。虽然早在2019年就上线了交易APP,但用户评价不佳,界面风格和操作体验被指"停留在上个时代"。在富途、老虎等互联网券商的冲击下,耀才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截至2024年底,其月成交总额仅占香港市场的0.28%。

这种传统模式与蚂蚁的数字化基因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后者的技术赋能提供了广阔空间。正如蚂蚁在收购公告中所言,将"借助其产品及技术创新能力,耀才有望将其服务扩展至年龄层分布更广泛的客户,并提升现有客户的体验"。

蚂蚁的战略逻辑:从支付网络到全球财资管理

牌照焦虑与跨境金融布局

蚂蚁集团对证券牌照的追逐由来已久。2015年,蚂蚁拟以75%持股比例收购德邦证券,最终因监管审批未通过而失败;2024年2月,彭博社报道称蚂蚁高价竞购瑞信证券中华区业务,同样未能成功。香港市场虽有大量闲置牌照可供收购,新设立公司申请全业务牌照成本约2亿港元,但需耗时2年左右。选择以28亿港元溢价收购耀才,凸显了蚂蚁对时间窗口的迫切需求。

从战略布局看,蚂蚁国际已形成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全球整合钱包门户服务(Alipay+)、全球商家支付服务(Antom)、全球企业账户服务(WorldFirst)及场景金融业务(Bettr)。截至2025年,这些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超1亿商户与17亿消费者账户,2024年处理的全球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

沉淀资金的"余额宝化"野心

耀才证券的价值不仅在于牌照本身,更在于其为蚂蚁国际庞大的沉淀资金提供了出路。正如德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宁迪所言:"蚂蚁收购耀才的目的不是打造下一个富途,而是利用其金融牌照打造国际版的余额宝。"

2013年,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理财市场。数据显示,天弘基金在与支付宝合作前连续亏损(2011年亏损2037万元,2012年亏损1535万元),合作后净利润呈爆发式增长:2014年达6.32亿元,2017年增至26.5亿元,蚂蚁作为控股股东(51%)获得了丰厚回报。

蚂蚁国际各业务中沉淀的资金规模已相当可观。以菲律宾版支付宝GCash为例,其用户超过9400万,假设平均每个账户沉淀100元,资金规模即达近100亿元。保守估计,蚂蚁国际全球沉淀资金已达上千亿人民币,这些资金亟需通过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实现增值,而耀才证券的牌照正好提供了这样的通道。

稳定币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更深层的布局在于稳定币领域。2025年6月,蚂蚁国际宣布计划于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尽快提交稳定币发行牌照申请。根据香港监管要求,VATP牌照与稳定币牌照需由不同主体申请,耀才证券作为蚂蚁旗下持牌券商,有望成为申请VATP牌照的主体,与蚂蚁国际的稳定币业务形成协同。

蚂蚁国际在区块链领域已有深厚积累,2024年通过其Whale平台处理的资金超过3000亿美元。若其中半数迁移至稳定币体系,即可形成1500亿美元级别的交易量。这不仅能大幅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从数日降至秒级),还能将手续费降低30%-50%,对现有跨境支付体系形成颠覆性冲击。

未来潜力:从证券经纪到全球财资枢纽

牌照整合与业务协同

收购完成后,蚂蚁将整合耀才证券的牌照资源,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具体而言,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协同:

跨境理财通:借助蚂蚁在大湾区的用户基础,通过"跨境理财通"机制,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港股、美股、ETF等多元化投资渠道。目前跨境理财通1500亿的南向额度仅使用了10%,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投顾:将蚂蚁的AI技术与耀才的证券业务结合,开发面向全球用户的智能投顾服务,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建议。

企业财资管理:整合WorldFirst的跨境收款能力与耀才的资产管理牌照,为中小企业提供"收款-换汇-投资"一站式财资管理解决方案。

稳定币生态的构建

若成功获取稳定币牌照,蚂蚁可能以耀才证券为基础,构建完整的稳定币生态:

交易平台:利用耀才的VATP牌照,建立稳定币交易平台,为机构和个人提供稳定币与法币、稳定币与数字资产的兑换服务。

跨境支付:在Alipay+网络中引入稳定币作为结算工具,实现不同电子钱包间的实时跨境转账。

资产通证化:以稳定币为计价单位,推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传统资产的通证化发行与交易。

挑战与风险因素

尽管前景广阔,蚂蚁的耀才收购案仍面临多重挑战:

监管不确定性:香港对稳定币和虚拟资产的监管框架仍在完善中,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业务推进。

文化整合难度:耀才证券作为传统券商,其企业文化与蚂蚁的互联网基因存在显著差异,整合过程可能面临阻力。

市场竞争加剧:富途、老虎等互联网券商已占据先发优势,蚂蚁需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实现突破。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影响蚂蚁的全球化布局,尤其是在数据跨境流动和资本流动方面。

结论:数字金融时代的关键落子

蚂蚁集团收购耀才证券,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从支付工具提供商向全球财资管理平台的转型。通过获取全金融牌照,蚂蚁不仅填补了跨境金融服务的关键缺口,还为其庞大的沉淀资金找到了增值通道,更为稳定币业务布局奠定了基础。

这一收购的意义远超证券经纪业务本身,它代表了科技巨头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尝试。正如香港国际金融协会主席肖耿所言:"通过技术和生态发展稳定币平台,可促进跨国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其财资管理中心,对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别具意义。"

未来,随着稳定币牌照的获取和业务整合的深入,耀才证券有望从一家传统券商蜕变为蚂蚁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的重要枢纽,为整个行业树立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标杆。这场溢价368%的收购,最终可能被证明是一次极具远见的战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