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强联 风电行业景气度叠加公司α 双击

用户头像
要吃两条鱼
 · 浙江  

对上条帖子做了补充更新

一、核心逻辑:

1、零部件招投标价格、量、利齐升;

2、受益8兆瓦以上机型替代5到6兆瓦机型、双TRB替代SRB(产能放量和需求共振);

3、 主轴承(大兆瓦陆风和海风TRB国外为主)和齿轮箱轴承(国外为主)国产替代;

4、出海欧洲和东南亚(不受贸易战影响);

5、连跌三年困境反转,技术面右侧突破;

二、补充逻辑说明:

1、从21年到23年这几次定增融资扩产,在24年和25年,进入到了一个产能投放的一个阶段,相比于2020年公司上市的时候,整个固定资产大概是增加了六倍左右。今年一季度主轴产品已经处于满产状态,二季度对一些自动产线做了技改,会增加TRB和大兆瓦独立变桨的产能(这两个是毛利率较高的产品)。

2、在2024年,风电产品的收入约为20.73亿,主轴轴承收入约为2.7亿,独立变桨收入大约在10亿左右,普通偏航变桨和风电配件的收入约为8亿。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主轴轴承产品的收入约为1.25亿,独立变桨收入约3亿,普通偏航变桨和风电配件的收入也大约在3亿左右,淡季不淡。主轴轴承产能释放和需求共振,25年一季度生产的TRB已经超过24年全年,25年技改完成后TRB产能为24年的4倍。业绩保守预估:25年业绩主轴承预计5个亿,偏航变桨约21个亿,风电配件约3个亿,齿轮箱约1个亿,其他业务9个亿,整体营收39亿,净利润7个亿。

3、基本实现上下一体化,产业链完善。锻件的自功率100%,滚动体到今年2季度自功率也能到100%。

4、风电业务25年能实现从60%到80%的比例。独立变桨:大兆瓦今年陆风增速快,26年开始可能海风增速快。TRB:一季度增速很快,二季度更快。齿轮箱轴承:从空白到缓慢释放利润。

5、主轴承:从单 SRB 向双 TRB 切换。大兆瓦风机需要更高的传动比和更稳固的负载结构,主轴承从单 SRB(Spherical Roller Bearing,调心滚子轴承)向双 TRB(Tapered Roller Bearing,圆锥滚子轴承)切换。我们采用和主轴类似的方式测算,2025 年 TRB 需求约 1.5 万只,同比上升约137%,擅长 TRB 制造的龙头厂商新强联有望从中受益(新强联24年前三季度出货500多只,第四季度出货600多只,增速明显,今年增速会更明显,今年一季度是1.1千多台,今年全年预计5000多台,占总需求约30%)。7兆瓦以下机型占比见顶,趋势是下降的。

6、齿轮箱轴承的全球市场空间大概70-100亿,国内市场空间大概30-50亿。新强联的齿轮箱在23年募资投产下去的,据公司披露,完全投产收入可能达15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24年四季度送样,25年一二季度小批量供货,三季度能释放业绩,订单角度今年1个亿往上,具体看交付情况。

7、去年9月份后,风机的平均价格已经在回升,主机厂的业绩也都比较差盈利压力大,不太可能在打价格战了。25年主机厂招投标价格回升,零部件厂的价格压力也减少了。8兆瓦的去年底招标占比就已经达到了50%以上,25年3月又有一个大幅提升,带来大兆瓦零部件的需求激增和涨价。

8、TRB的增速和风电装机增速不同。前者的增速可能是后者的好几倍,原因:TRB的增速不但收益于风电装机增速,还受益于渗透率(机型结构变化)和国产化的提升。(可以简单类比新能源车:汽车销售总量增长,叠加新能源的渗透率提高,叠加新能车国产化,三重buff叠加的增速)

9、价值量提升:原来一套SRB对应两套TRB需求,对应轴承数量大幅提升,单台风机的主轴承价值量从15万预计提升到25万+

三、问题汇总:

1、为何SRB转向双TRB?

5到7兆瓦的机型其实国内为了降本,实际上还是都采用了这个锻造轴,因为它直径比较细,加SRB轴承的这么一个三点支撑的一个结构。但这种结构会带来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它需要在齿轮箱的前端加一个径向的承载主轴杠杆效应的这么一个轴承。这实际上会在大兆瓦的过程当中,给齿轮箱带来非常大的成本压力,所以后来的厂商,国内厂商就采取了一个叫三级行星架加一级平行结构的这么一个齿轮箱结构。这种结构,其实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不能承载你除扭矩之外的其他载荷的,所以说我们需要在主轴端就把它的这个杠杆效应就抵消掉。那就是在这个主轴的一前一后,从单一轴承支撑转变为2个TRB这个支撑结构的这个方式。

2、TRB对比SRB的价值量? 为何要用TRB?

SRB大概10万,TRB在10到15万之间。 技术上:TRB承载能力更强,能够同时承受轴向(推力)和径向载荷;而SRB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同时可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价格上:为什么TRB这个价格下游能接受?因为齿轮箱降价了,如果大兆瓦的风机继续使用SRB,为了承载杠杆效应的力,齿轮箱的成本需要从150万~200万的基础上再增加三四十万。完全可以使用双TRB结构,齿轮箱的成本不但不会增加,甚至可能下降很多。

3、新强联的TRB的技术优势和产能情况?

从技术上讲,公司在22年之前,给明阳做双列TRB的时候,就开始技术积累和产能布局,但明阳后来为了降本改用了SRB。TRB虽然看着瘦窄,但是直径大,直径大对应的渗碳炉就大,但是炉子大了加热慢且温度不好控制,新强联布局的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正好解决了大尺寸产品加热的问题。公司预研和设备到货及调试磨合的早,产能释放先发优势明显,产能释放期正好又赶上了需求爆发期。 从设备上讲,设备采购需要从欧洲进口,需要2-3年,且友商还在一两台的调试初期阶段,新强联目前在手5台,还有两三台在途。

4、26年是否悲观?

26年海风需求稳步提升;25年一季度国内风电出口同比增长40%,趋势会延续;国产轴承在海风领域的替代进程,新强联在25年下半年会启动。这三个方面抵消26年的影响,所以不用对26年太悲观。

5、一季度毛利润提升原因?

主轴产品毛利率高大概40-50%,TRB增速又快,带来了部分贡献。

大兆瓦机产品占比提高,对应产品毛利率基本都在20%左右,独立变桨大概20%几。

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使单位固定成本下降了。

四、招投标量和装机量:

2024年国内的风电招标量达到164个G瓦,然后同比增长了90%,这个量应该说是已经又创历史新高了。此前的历史新高是2022年的98G瓦。

今年的整个装机量,我们目前的估计是能够达到124个G瓦的,然后同比增长大概在34%左右。

$新强联(SZ300850)$ $广大特材(SH688186)$ $大金重工(SZ00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