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依心依奕
 · 内蒙古  

$皖维高新(SH600063)$ PVA 光学薄膜,是偏光片的核心膜材,约占其原材料成本的12%。且随着全球液晶显示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国内偏光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对上游原材料国产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偏光片按产能计实际需求量约3亿平方米,折算PVA 光学薄膜用量近2亿平方米。
近日,国内PVA光学膜领域绝对龙头企业皖维高新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皖维高新实现营业总收入40.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4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7.35%。
PVA光学膜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实现PVA光学膜产量420.49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56.72%;销售430.23 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20.58%;实现销售收入4,864.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98%。
而在偏光片产销方面,据半年报披露,2025上半年皖维高新(合肥德瑞格)在偏光片产品领域实际产量147.46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209.30%;销售148.84 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01.79%;实现销售收入5,657.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83%。
但实际上,因PVA光学薄膜技术含量高,全球市场主要被可乐丽和合成化学垄断,其中可乐丽约占全球产能的80%,并垄断了膜用PVA原料市场。而国内企业现如今能够自主生产PVA光学薄膜的企业,仅有皖维高新、川维化工、重庆光谱、台湾长春等,市场占有率较低。
据皖维高新PVA分厂副厂长张前磊在势银第七届偏光片产业大会提到,目前国内PVA光学膜存在下游应用拉伸比偏低,横纹、卷曲和散点瑕疵等缺陷,而多尺度结构与组分非均匀性是产品性能不足的根源,若要解决PVA光学膜“卡脖子”问题,必须全面突破树脂-工艺-装备全链条技术瓶颈。
对此,皖维高新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多个相关研究平台,在PVA光学膜原料层面建成一条年产5000吨PVA光学级树脂生产线,实现了TFT 级 PVA 光学树脂的量产,各项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同时,皖维高新积极开展PVA光学膜相关技术研发,如加工过程结构调控的原位研究方法,获得PVA光学膜工艺-结构-性能调控规律,PVA光学膜凝聚态结构均匀性调控研究等,现已成功开发出30-75微米、3.4m幅宽的TFT-LCD用PVA光学膜。
此外,皖维高新还在着力开发薄型化、高透等高性能领域PVA光学膜产品;开展PVA光学膜国产化产线试机;规划建设超宽幅PVA光学膜产线,以配套国内2m以上幅宽偏光片产线,预计2027年产能可达6000余万平方米。
而据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皖维高新经过持续攻关,突破PVA光学薄膜流延成形技术,打破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核心材料PVA光学薄膜长期受国外的垄断局面;并实现700万平方米/年PVA光学薄膜(宽幅)稳定生产,批量供应市场;且其新建的年产2000万平方米TFT偏光片用宽幅PVA光学薄膜项目将于下半年投产。
此外,为实现节约投资和核心装备自主可控,皖维高新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继PVA光学薄膜用大尺寸超镜面流延辊筒国产化之后,对挤出机、全自动收卷机等PVA光学膜生产线重大装备进行国产化研制。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皖维高新也表示将从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生产效能: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工厂建设,有效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确保生产线高效、稳定运行;也将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质量检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