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五强的信息梳理和理想买入估值

用户头像
汇编室
 · 山东  

安徽合力杭叉集团,我都持有很久了,现在叉车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因此一并梳理行业5家主要公司:安徽合力、杭叉集团、诺力股份中力股份中国龙工

叉车行业的特点

1.中国产量占优,国外巨头利润占优

叉车的应用场景较多, 50%制造业,30%是物流,20%是其他场景。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WITS)数据,2023年全球工业叉车销量为210万辆,2024年预计226万辆。

根据《MMH现代物流搬运》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世界叉车20强。

第一名:丰田自动织机会社以163亿美元销售额,307893的销量问鼎世界冠军。每台均价5.3万美元,约37万人民币。

第二名:德国凯傲集团2023年叉车销量26.5万辆,单价未知。

第三名:德国永恒力集团2023年叉车销量为13万台,营收61亿美元,每台均价4.7万美元,约33万人民币。

我国在2024 年,全行业实现销量 128.55 万台(占全球56%)。其中国内市场销售 80.50 万台,出口 48.05 万。

第一名,安徽合力,营收171亿,销量34.9万台,每台均价4.9万元

第二名,杭叉集团,营收162亿,销量28万台,每台均价5.7万元。

第三名,诺力股份,营收69.7亿,销量15.8万台,每台均价4.4万元。

第四名,中力股份,营收65.5亿,销量29.4万台,每台均价2.2万元。

第五名,中国龙工,叉车业务营收37亿,销量8万台,每台均价4.6万元。

制作表格如下对比:

结论如下:

(1)叉车行业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全球前五名销量占了全行业65%。中国前五名占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

(2)国内企业和国际巨头叉车单价如此之悬殊,令人惊掉下巴!方的产品更好一些,也不至于价差这么大吧,归根结底,还是对方盘踞高端市场,我们的产品多处于中低端市场。

2.叉车类别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的数据,电动叉车销售量从 2013 年的 53.47 万台增长到2023 年的 154.40 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1.19%;同时期内燃叉车销售量从 45.41 万台增长至 59.35 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为仅 2.71%。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结果,2023年我国机动工业车辆行业各类产品销量前列企业如下表:

电动叉车

(1)一般采用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动力,载荷能力一般在 1.0-16.0 吨;

(2)传统电动叉车拥有环保、噪音小、耗能低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室内操作和其他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行业,有一定的维护门槛;

(3)油改电叉车同时发挥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的优势,可用于室内外景,具有动力强、结构结实、绿色环保、使用成本低、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成本低等优势

内燃叉车

(1)一般采用柴油、汽油或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由发动机提供动力,载荷能力一般在 1.2-45 吨;

(2)通常应用于室外、车间或其他对尾气排放和噪音无特殊要求的场所;

(3)动力强,速度快,爬坡能力强,对路面要求低;

(4)购置成本低,使用成本高、维护保养成本高。

2024 年中国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和各类电动仓储叉车)销售量达 946,284 台,同期增长 18.79%。其中电动仓储叉车(包括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等)760,342 台,同期增长 21.49%(中力年报2024)

汇编室:全国销售128万台,其中电动叉车95万台,内燃叉车33万台。电动叉车已经占整体75%市场份额。

3.叉车分类情况

2024年全年国内企业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达到 128.55 万台,其中ClassⅠ、Ⅱ、Ⅲ和Ⅳ、Ⅴ类车辆分别占比 14.46%、2.31%、56.84%和 26.39%。

根据中力招股书(2024)披露:

2023 年, Class I 的平均单价为 98,642 元/台

2022 年,Class II 的平均单价为 83,117元/台

2022 年,Class III 的平均单价为 9,134元/台

2022 年度,Class V 的平均单价为 76,313元/台

Class III 的单价最低,销量最高。

问:叉车电动化发展最好,其他品种不及叉车的原因?

答:叉车电动化发展相对较好主要是由于应用场景不同造成的,叉车主流的应用场景是室内、仓库等较为平整的场地,离电源较近,因此叉车的电动化发展最早也最成熟;装载机大部分应用场景也在电源附近,不足之处在于其电池成本较高,客户初始采购资金负担较重,短期内普及速度会受影响,但从装载机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电动化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未来其电动化的比例会逐步提升;挖掘机由于主要应用于野外作业,外接电源是个问题,同时履带式机械目前的充电技术仍有待完善。从国家环保政策和长期使用成本来看,工程机械电动化的趋势是很明确的(柳工调研纪要2023.9.6)

4.叉车行业规模效应较明显,行业内龙头企业与供应商一般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有效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同时,叉车行业下游分布十分广泛,产品差异化较大,因而要求叉车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完善产品结构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形成稳定的品牌口碑和客户资源。

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成本、规模方面的优势,较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汇编室叉车最有可能先行实现驾驶和操作自动化的车辆。对于民用车辆,要实现自动化驾驶,是十分困难的,要考虑到路况、气候、交通法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每一种情况目前都不好克服,所以,我对私家车无人驾驶前景很悲观。

但是叉车主要是短距离的室内(室外也局限在一定的活动半径),路况、气候、交通法规的限制都基本不存在,未来无人港口、无人煤矿、无人车间的工作主力,就是无人叉车,即AGV,这个前景是非常诱人的。

正是因为这诱人的前景,吸引了众多外界资本纷纷杀入这个行业,出现了很多竞争对手,竞争是好事,可以更快的促进行业进步,但对于个体企业,也可能是灭顶之灾。

从10多年前,叉车行业就已稳定至今,至今没有竞争对手杀进来,但是智能时代,很多巨头杀了进来,这个竞争格局是否因此出现变化,需要继续观察。

5.叉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受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等外部因素影响,传统依靠人力搬运的物流作业环节开始出现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叉式移动机器人是在叉车上加载各种导航技术,构建地图算法,辅以避障安全技术,实现叉车的无人化作业。叉式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重复性搬运、搬运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搬运场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于传统叉车,叉式移动机器人能保证操作精度、效率和安全性,协助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无人化作业,维持 24 小时全天候稳定运转,有效提高搬运效率。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和大批企业的进入,叉式移动机器人的技术不断走向成熟,行业内传统叉车厂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向移动机器人领域积极转型,如安徽合力的 AGV 整体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应用于宜欧国际物流公司智能仓储系统项目;杭叉集团的 AGV 进驻阿里菜鸟物流,协助仓库物流运输;中力股份的 XMover 搬马机器人应用于物流公司转运中心,有效提高搬运效率。

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的数据,2023 年,叉式移动机器人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销量 19,500 台。

记者(2024.4):汽车行业有句话,新能源化电动化是竞争的上半场,智能网联化是决胜的下半场。工业车辆行业有类似的说法吗?

杨安国(安徽合力董事长):工业车辆行业也有句话,实际上是我们提出来的:“如果说燃油车是工业车辆的上半场,电动车是工业车辆的下半场,智能物流装备就是工业车辆的下一场。”这是技术升级迭代、逐步递进的过程。电动叉车大量使用后,能够更加便利地实现智能化、网联化控制,从“一人一车一世界”走向“无人多机无边界”。“一人一车一世界”是说过去一个人开着一台叉车就可以作业、挣钱。“无人多机无边界”,是说未来很多工业车辆是无人化的,数十台甚至上百台工业车辆及相关设备由一个智能系统控制,并与工厂、仓库等应用场景中的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这就突破了过去单机使用的理念,形成了智能物流装备系统。我们顺应行业变化的趋势,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国资委关于企业发展定位的要求,在原来的整机、零部件、后市场三个主导产业

6.因为叉车行业符合成长行业三个基本要点,我对叉车采取十年回本估值法:

(1)行业内竞争对手在十年内保持相对稳定,主要竞争对手不能超过5个,且前五名市场份额之和超80%。

(2)过去十年平均ROE要维持在15%以上。

(3)叉车行业有大概率的成长价值。国外巨头的售价高达33万/台,而我们的均价还不到6万元,这巨大的价格势能,我国企业未来冲击世界行业格局是必然的。

搬运这个劳动,人类极不擅长,也不喜欢,但社会发展对移动货物的需求必然增加,而人的成本又越来越高,所以,搬运这个劳动,天然有机器替代人的必然趋势。

搬运的需求周期性弱。叉车的搬运动作,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受某个行业影响的概率小,叉车双雄上市十几年来,营收期间有2次小幅度的下降,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

安徽合力

1.安徽国资控股35%,于1996年10月9日登陆上交所主板,2024年销量34.9万台,占全国销量27%。

汇编室:安徽合力的销量增速一直很猛,但是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并没有同步跟上,主要是因为其均价一直在降低,这或许是为了开拓市场。

2.合力的资产非常“轻”,这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2024年合力191亿总资产,现金类资产高达60亿,占了总资产的1/3,固定资产+在建+存货为71亿,占1/3多一些。

其实,其他几家叉车也类似,完全不像是其他“重工业”。

3.合力的问题在于费率明显偏高。近年来,合力的毛利率基本稳定在22%左右,但是费率明显较高,2024年,三费合计高达25亿,占营收14%,尤其是研发费用高达10亿,远高于杭叉(7.7亿)、诺力(2.4亿)、中力(2.3亿),这就是地方国企的特点,导致其估值常年低于其他几家企业。

4.合力近年来募集的资金过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ROE。过去几年,合力手握大把资金,却还发行了20亿的可转债(已强赎转股),转股之后,股本增加了不少,公司净利润却没有跟上,导致其EPS不升反降,打压了其估值。

5.理想买入估值。

(1)过去十年,净利润最高三年(2022/2023/2024)均值为11.8亿。

(2)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股权投资-有息负债=44亿,对这项资产打八折。

(3)理想买入市值=11.8*10+44*0.8=118+35=153亿(17元),现在市值169亿(19元)

杭叉集团

1.杭叉营收规模比合力少10个亿,但是经营效益明显比合力强的多,净利润也比合力高。

24年销售叉车28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22%,其均价比合力高出0.8万元,24年净利润比合力高出8个亿,这是怎么做到的?

杭叉三费合计19亿,占营收11%,每项费用都比合力低,这也就导致虽然销售和营收比不上合力,但是净利润年年比合力高。

在完全竞争领域,国企效率完全比不上民企,在合力与杭叉的对比上特别明显。

2.实控人为仇建平,持股41%,仇总旗下巨星科技中策橡胶都是同行业的第一名,真是令人惊叹的实业大亨啊。仇总在董事会里仅仅是挂名董事,不担任职务,也不领薪水,日常经营全部交给管理层,几名核心高管也都持有数量不少的股票,公司治理结构还算不错。

3.理想买入估值

(1)过去十年,杭叉最高三年平均净利润为15.7亿。

(2)现金+股权投资+(一年到期资产)-有息负债-(一年内到期债务)=58亿。该项资产打8折。

(3)理想买入估值=15.7*10+58*0.8=203亿(15.5元)。现在杭叉市值290亿(22.2元)

诺力股份

1.诺力位于浙江湖州长兴县,又是一家浙江企业,不得不感慨,浙江的制造业真是强啊。丁总(73岁)个人持股28%,其子丁晟任副总,已经准备接班,持股5%,总经理毛英持股2.3%。

诺力股份24年营收69.7亿,销量15.8万台,每台均价4.4万元。均价和安徽合力相当,整体规模相当于合力的1/3。

2.与合力杭叉不同的是,诺力的产品61%为出口,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评选出的 2020 年中国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企业竞争力排行 TOP10 中诺力股份排名第一。美国《MMH 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发布的 2023 年全球叉车制造商排行榜中诺力股份位列十七。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提供物料搬运设备、智能立体仓库、智能输送分拣系统、无人搬运机器人 AGV 及其系统、供应链综合系统软件等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已实现从“传统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商”到“全领域智能内部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战略布局。

汇编室:似乎诺力在智能物流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啊。

3.理想买入估值

(1)最近十年,最高三年(2022/2023/2024)平均净利润为4.4亿。

(2)现金-有息负债=0

(3)理想买入估值=4.4*10=44亿(17元),现在市值为62亿(24元)

中力股份

1.中力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又又又是一个浙江企业,且和诺力同样位于湖州市,两县相邻。

实控人何金辉(60岁)持有公司近60%的股权,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0年之前原为杭州叉车厂净利,之后自己创业中力,杭叉真是浙江叉车的黄埔啊。

2.中力的优势主要是电动叉车,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公司连续12 年实现电动仓储叉车产销量排名第一,连续 6 年实现锂电叉车产销量排名第一。

公司2024实现营业收入 65.52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亿元,全年中力销售叉车29.6万台(其中约有1万台内燃叉车),上市募集资金搞了30万台生产基地在湖北,准备增加中西部市场份额。

汇编室:中力电动车均价仅有2.2万元,按照四个叉车类型的价格来概算,其主要产品集中在CLASSIII。

理想买入估值:

(1)中力最高三年平均净利润为7.7亿

(2)现金+金融资产-有息负债=11亿,打八折

(3)理想买入市值=7.7*10+11*0.8=86亿,现在中力股份市值高达164亿。

由此可见,现在科创板的企业明显比主板高估。

中国龙工(03339)

1.龙工24年营收102亿,净利润10亿,主营产品有3种:装载39亿、叉车37亿、挖掘机10亿。

因此龙工其实不是纯粹的叉车企业,营收中,装载机和叉车的营收基本相差不多,还有其他30多亿的其他产品。

2.龙工资产资产负债表极为强悍,资产负债率不到30%,感觉都不像是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类,有息负债几乎为零。

更令人惊讶的是,龙工总资产规模连续5年都在降低,和其他前四家企业都在拼命的爆产能、扩大资产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

3.龙工的现金流非常好,但是分红不够稳定,球友@月色沾衣 将龙工的代理制度作为其现金流旺盛的秘诀:

因为代理商不能欠龙工钱,发货90天必须给钱,年底账款必须清零,否则明年就别干了。龙工严禁低首付长账期销售方式,每个季度派员工到代理商处逐单检查合同。

4.李氏家族持股合计持股56%,老婆孩子都在公司,三个子女均在公司担任要职,未来由谁接班,考验家族智慧。

5.中国龙工的营收和资产规模近年来一直在收缩,鉴于此,不采用十年回本估值法,采用施洛斯第一组估值法。

过去十年,剔除异常值(2015),最低两年(2022、2023)平均ROE为5.3%,港股以10%为基线,理想买入估值为0.53PB。现在0.98PB。在2024年其实有相当长的买入时间,熊市真是播种的沃土啊。

2025.7.26 山东潍坊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