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vtol垂直飞行器,亿航、时的、峰飞、万丰国内玩家谁才是王者?
财叔股评2025-08-01 09:03山东
中国eVTOL代表企业:亿航智能、时的科技、峰飞航空、御风未来、沃兰特、磐拓航空、小鹏汇天等
以下是对亿航智能、沃飞长空、时的科技、峰飞航空、万丰奥威五家国内 eVTOL 头部企业的产品对比分析,结合技术路线、适航进度、市场布局及行业前景进行综合评估:
一、技术路线与产品特性对比
1.亿航智能:无人驾驶多旋翼的先行者
优势:适航认证领先:EH216-S 是全球首款获得中国民航局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 eVTOL,已完成 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AC(单机适航证)及 OC(运营合格证)全链条认证。轻量化设计:多旋翼架构简化机械结构,降低维护成本,噪音低于 65 分贝,适合城市低空环境。场景落地快:率先在深圳 - 珠海航线实现低空旅游商业化,2024 年完成墨西哥首飞,国际市场覆盖 19 国。
劣势:性能局限:航程仅 30 公里,续航 25 分钟,载客 2 人,难以满足城际交通需求。技术路线争议:多旋翼构型被认为技术门槛较低,长期可能面临倾转旋翼或复合翼产品的竞争。
2.沃飞长空:倾转旋翼的车企系代表
优势:技术成熟度高:AE200 采用 “八轴内四倾转” 构型,巡航速度 248km/h,航程 200-300 公里,可搭载 5-6 人,性能对标国际主流机型。产业链协同:依托吉利集团资源,在材料工艺(如与 HRC 合作复合材料)和供应链整合上具备优势。适航进度明确:2024 年完成全尺寸倾转过渡试飞,计划 2026 年取证,首批应用锁定文旅和公务航空。
劣势:有人驾驶限制:AE200 需配备飞行员,运营成本高于无人驾驶方案,且适航审定周期较长。市场定位模糊:既布局物流(与顺丰合作)又拓展客运,资源分散可能影响聚焦度。
3.时的科技:倾转旋翼的国际订单黑马
优势:高性能设计:E20 采用全倾转旋翼技术,航程 200 公里,巡航速度 260km/h,最大时速 320km/h,有效载荷 450 公斤,技术参数领先国内同行。国际化布局:与阿联酋 Autocraft 签订 10 亿美元 350 架订单,计划在中东复制 “空中出租车” 模式,规避国内市场竞争。适航推进快:2023 年获特许飞行证,2024 年进入适航审定第四阶段,预计 2027 年取证并量产搜狐网。
劣势:研发周期长:倾转旋翼技术复杂度高,需解决动力系统可靠性和飞控稳定性问题。供应链依赖:核心部件如电机电控仍需进口,国产化率不足制约成本控制。
4.峰飞航空:复合翼长航程的货运专家
优势:技术突破:盛世龙(V2000EM)采用复合翼设计,航程 250 公里,载重 400 公斤,可搭载 5 人,2024 年完成深圳 - 珠海跨海飞行。适航双突破:货运版 V2000CG 已获 TC、PC、AC 三证,成为全球首款吨级适航 eVTOL;载人版盛世龙进入审定阶段,预计 2025 年取证昆山市人民政府。场景落地实:与东部通航签订 100 架订单,聚焦海岛物流和器官移植等刚需场景,2025 年交付首架凯瑞鸥货运机昆山市人民政府。
劣势:技术路线争议:复合翼构型在平飞时存在 “死重” 问题,效率低于倾转旋翼。国际竞争:美国 Joby、德国 Volocopter 等企业在倾转旋翼领域技术积累更深,可能挤压市场空间。
5.万丰奥威:传统航空巨头的全场景整合者
优势:全场景矩阵:通过收购 Volocopter 获得 VoloCity(城市短途)、VoloDrone(货运),并整合钻石飞机的固定翼资源,形成 “固定翼 + eVTOL + 无人机” 组合,覆盖 1500 公里内出行需求。制造能力强:依托钻石飞机的奥地利、加拿大工厂,在复合材料和航空发动机领域具备深厚积累。政策协同:深度参与长三角低空经济试点,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制造基地,推动供应链国产化。
劣势:产品进度慢:自有 eVTOL 产品(如 eDA40 电动固定翼)尚未完成适航,主要依赖收购的 Volocopter 技术,整合风险较高。市场定位分散:同时布局通航培训、私人飞行和 eVTOL,资源分配可能影响核心业务突破。
二、市场定位与战略差异
亿航智能:低空旅游 + 应急救援,聚焦城市内短途场景,通过无人驾驶降低运营成本。
沃飞长空:物流 + 高端出行,依托吉利生态切入公务航空,探索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合模式。
时的科技:国际化城际交通,以倾转旋翼技术主攻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规避国内竞争。
峰飞航空:货运 + 特定载人,通过货运版适航突破建立现金流,反哺载人产品研发。
万丰奥威:全场景整合,以固定翼飞机为基础,通过收购填补 eVTOL 和无人机短板,构建低空生态。
四、最终结论
第一梯队:亿航智能和峰飞航空,前者凭借适航优势率先盈利,后者通过货运突破建立现金流。
潜力股:时的科技和沃飞长空,若能在 2026-2027 年实现技术突破,有望成为行业黑马。
整合者:万丰奥威需加快资源协同,否则可能沦为技术整合的跟随者。
未来 3-5 年,eVTOL 行业将经历 “适航竞赛 - 场景分化 - 生态整合” 三阶段,具备技术储备、资金实力和政策敏感度的企业将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