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两篇已经讲完了,但想加一篇,谈谈赛力斯的对手们
1、理想,我一直认为李想是中国最优秀最杰出的产品经理,他最早发现了家用群体的最重要需求,空间,舒适,安静。最早发现増程的价值,増程体验趋近于纯电,又不失补能优势。
彩电冰箱大沙发,増程大车现在是寻常事,但他能提前2步想到,这个洞察力实在太优秀了。
但他的不幸在于遇到老余,老余也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意识到李想开创赛道的价值,毫不犹豫的坚决跟进。记得当时一片对増程质疑声音,只有李想老余站在一起,当华为智驾形成核心价值后,理想没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一个半价理想挤压,理想才遇到困难。(理想没有护城河,只是理念领先,但当老余这样有技术又虚心学习的对手,很容易被追上)
对于MEGA,I6/I8,我觉得是好车,但李想他认为续航是纯电最关键要素,所以搞5C充电站,搞低风阻,不惜牺牲外形与空间,这一点我觉得他可能是错了,经典外形已经深入人心,想教育客户,往往都是被客户教育。现在又想一把梭哈AI,我只能说车首先是车,AI不可能是全部。
不过李想很年轻,他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成长,中国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也许长期他是正确的且想像空间最大,但至少这两年难以威胁到赛力斯。
2、比亚迪,比亚迪是上半场电动化的公认的王者。但是比亚迪只是建立起性价比品牌,没有树立起高端,导致下半场从下往上打困难很大。
比亚迪优点很多,技术实力很强,比如最近的极速,是非常厉害的秀肌肉。
但它有几个弱项。
上半场太成功,过于迷信技术万能,总想着教育客户,几款高端产品都是自己感觉良好,但市场反应平平。它的车总是搞不明白想卖给谁,对象客户核心关注点是什么,哪些是基本属性,哪些是差异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在产品定义上毫无体现,总把客户当小学生教育,这比理想,小米,华为差了几条大街去。当然最新的方程豹来看,已经在改进,过段时间看看效果,可惜时间窗口已过,想扭转局面可是要更大努力。
技术优势思维过于明显,下意识觉得自己就是牛,不能客观的以终为始来看待技术,每个技术都有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比如增程,看不起瞧不上,但事实是,增程体验接近于纯电,又能缓解里程焦虑,结构简单 成本便宜。在当前对于大车,固态没实用前,就是体验与效率、成本最佳方案。注意体验是最重要的,对于大车,省几块钱的油不是核心,空间与舒适才是核心。同理,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符合不符合客户需求才是最好。还有我就不明白,比亚迪为什么不舍得大电池,自己造电池,多放一点怎么了,油的体验比不上电,混动再好也比不上电。最好的混动及増程是不用油,用油是应急。
比亚迪没有品牌意识,与品牌构建定力,品牌杂乱且定位混乱。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降价,而且是大规模降价,搞几次,消费者形成思维定势,总会降价的,就是廉价品牌。看看理想 再困难,目录价不怎么降,可以多送,但价格体系不能崩。
智能化起步慢了,我理解比亚迪急切心情,一把全上天神之眼,想通过规模效应,赶上或压倒对手,想法很好,收效如何,需要后续检验,但是把所有档次的车都搞成天神之眼,区分度很小,那高端不明显,品牌定位在哪。我有点不太赞同。
还有一点,比亚迪上下通吃,追求极致规模,这种注定它没有朋友。能否以一家之力对整个业界,产品力取得领先,有点存疑。比亚迪电池打不过宁德,不是产品能力,而是竞争问题。
不过王传福是比亚迪创始人,技术狂,他年富力强,正是企业家黄金年龄,上半场又积累了巨大优势,技术积累雄厚,马拉松刚刚开始。如果充分反思改进,高端扭转颓势,也至少要2~3年。赛力斯要抓紧时间成长,没资格做睡觉的兔子。
3、小米,小米怎么说呢,华为老对手了,小米从手机战场上充分磨练,客户定义,品牌能力对于车企绝对是降维打击。
再不喜欢小米,也不得不承认小米汽车的成功。
小米成功,它找到了一条细分赛道,以驾驶员为核心的赛道,极致速度感与驾驶感,极致的外观。实质还是回到了它的初创点,极致跑分体现产品能力,外形设计看齐或模仿标杆,低价格打动消费者,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和速度激情,和当年小米2,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不服跑个分,一个套路,叠加小米庞大的用户群体,应该说是厚积薄发。
车和手机不一样,苹果能买的起,保时捷买不起。所以小米这一套虽然在现在的手机市场吃不开,但在汽车市场可是厉害的很。
小米的问题其实和理想有一点像,小米的优势点并没有护城河,如果各大车企看到小米这么成功,一样拉下脸来模仿,不敢说打败,分流没有问题的。
小米有个致命伤,雷军与手机汽车高度捆绑,流量是双刃剑,现在雷军几乎成了神,但中国人一方面喜欢造神,一方面又特别喜欢打倒神像,这次雷军发布会已经看的很清楚,除了铁粉,没人喜欢雷军那套卖惨,审美疲劳了。雷军可是小米最大王牌,没有缓冲的。
小米以驾驶员作为核心,追求个性,极速,是有很大风险的,个性么,颜值会审美疲劳的,刚刚起步可以模仿,但不能总是致敬吧,长期发展得有自己体系。极速,汽车不是手机,出事会死人的,小米这么点量,出了那么多事故,也许驾驶员主责,但小米有意无意的引导纵容,是无法免责的。绿化带战神不能简单归类为黑子。一旦产品形象定型,想洗白可没那么容易。
这次雷军演讲,只讲个性化定制,不提安全改进,我是对他很失望的,只能说明小米一条路走到黑。
如果小米摆脱不了绿化带战神,以及不老实的形象,长期看也就局限在起步赛道,构不成实质威胁。
4,其他界,怎么说呢,还没看到真正威胁。华为如果放开车型限制,会把其他打趴下。
5、吉利其实威胁挺大,极氪领克都挺有实力,不过他们特点没那么鲜明,正常对待就行。
6、特斯拉,过几年,突破老美封锁,也就祛魅了,现在处于吃老本状态。
7、BBA&日企,所有国外车企都属于冢中枯骨,中国工业实力的进步,决定了,不扎根中国市场,不以中国作为研发基地的车企都没有美好前景。
赛力斯前途是光明的,但竞争对手很强大,只有成为中国斗兽场的强者 才有资格成为世界级车企。赛力斯已经取得身位领先,但不能松懈,只能持续奋斗,就像我在1里说的,老张至少还能搞10年,他已经证明自己能力,他应该能和老余携手实现老余说的追不上境界。
最后我希望赛力斯能学到华为真正的核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并把这几句形成组织共识,坚持落实到位,那赛力斯面对任何竞争,也一定能成为世界顶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