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Meta第三代AI眼镜(带显示功能的Hypernova)正式采用LCOS方案,标志LCOS成为消费级AR眼镜“低成本、高量产、长续航”的核心显示路径,中光学作为具备LCOS光核全链条设计生产能力的稀缺厂商,直接受益于AI眼镜显示环节的技术迭代与需求爆发。
2、中光学深度绑定头部光学芯片企业,打造基于LCOS芯片的数字微显示核心图像生成单元,且具备LCoS/DLP/3LCD等全方案投影显示能力(全球投影光学供应商份额第一),投影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迁移至AR眼镜场景。
3、公司掌握AR核心部件光波导器件生产技术,更有“防漏光AR衍射光波导显示装置”专利解决隐私与光效痛点,技术壁垒显著。
9月17日,Meta即将发布的第三代AI眼镜,据悉,带显示功能的Hypernova首次采用LCOS方案——这一选择并非偶然:相比MicroLED,LCOS具备更低的量产成本、更高的续航能力、更成熟的技术路径,完美匹配消费级AI眼镜“高性价比+轻量化”的商业化需求。
中光学掌握LCOS方案核心,深度受益:
LCOS光核自主可控:公司LCOS光核是与头部光学芯片企业合作开发的数字微显示核心图像生成单元,直接决定了AR眼镜的显示分辨率、亮度与功耗;
投影技术迁移能力:中光学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投影光学供应商,具备LCoS/DLP/3LCD等全方案投影显示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检测能力,其在投影领域积累的光学引擎、镜头等核心技术,可直接适配AR眼镜的小型化、高清化需求;
客户与场景储备:公司已向小米、大朋VR等AI眼镜厂商供应精密光学元件(合色棱镜、TIR空气隙棱镜),是AI眼镜“高清显示+低延迟”的关键供应商,提前绑定终端生态。
二、AR光波导+专利壁垒,强化核心竞争力
AR眼镜的另一核心部件是光波导器件(负责将光信号导入人眼),中光学已掌握其生产技术,并形成两大壁垒:
技术验证与成果转化:公司全彩AR衍射光波导近眼显示模组作为中国兵器装备10大成果之一参加路演,验证了技术达到军工级标准,具备向消费级迁移的能力;
专利解决痛点:2025年公司取得“一种防漏光的AR衍射光波导显示装置”专利——通过在微光机与光波导主体间设置带金属线栅的保护玻璃,既抑制光线泄露保护用户隐私,又将漏光反射回光波导重新利用,提升人眼侧光强10%-15%,解决了AR眼镜“漏光+亮度不足”的核心痛点。
三、AI眼镜需求爆发,中光学打开成长空间
AI眼镜作为“AI硬件终极交互终端”,正进入商业化落地加速期:
产业链数据显示,今年AR眼镜光学引擎提货量已升至1200-1500万颗,明年有望达2000万颗;Meta Hypernova带动下,乐观预计今年Q4 AI眼镜出货量将达500-1000万(原预期200万);
LCOS方案因成本(比MicroLED低30%-50%)、量产(现有投影产线可快速改造)优势,将成为消费级AI眼镜的主流选择,中光学作为LCOS光核与光波导的核心供应商,将直接承接需求红利;
长期看,公司“元件业务基础+新场景拓展”战略,可将光学能力向车载HUD、数码投影、安防监控等领域延伸,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四、投资逻辑:“提前布局+技术绑定”,成长确定性高
中光学的价值在于:
技术稀缺:国内少数同时掌握LCOS光核与AR光波导技术的厂商;
场景绑定:提前切入AI眼镜核心部件,与小米、大朋VR等终端厂商形成合作;
估值空间:当前市值未充分反映其在AR光学领域的布局,对比投影行业龙头(2025年平均PE约30倍),叠加AI眼镜的成长弹性,中光学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的双升。
结论:中光学凭借“LCOS光核+光波导”双核心能力,卡位AI眼镜显示环节的关键赛道,将从“投影光学龙头”升级为“AR光学隐形冠军”,长期受益于AI硬件商业化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