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申能护盘的故事

用户头像
认股证老头
 · 天津  

上海股市历史上著名的“申能股份护盘事件”,发生在1993年末至1994年初的“申能818保卫战”。这场护盘行动以失败告终,成为中国证券史上政府意志难敌市场规律的经典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一、护盘背景与过程
1. **市场崩盘与“铁底”幻觉**
- 1993年,上证指数从1558点高位暴跌至777点,技术派认为“777点”是黄金分割支撑位,被称为“铁底”。
- 为稳定市场,上海市政府选择当时对指数影响最大的权重股**申能股份(600642)**作为护盘工具,因其流通盘大、对指数杠杆效应显著(类似今银行股)。
2. **护盘操作手法**
- **8.18元“铁底防线”**:1993年12月起,申能股份在8.18元价位连续15天挂出**99999手(约1000万股)巨额买单**,每日盘口显示为“买一”位置巨单托市,形成股价“一字横盘”的奇观。
- **散户跟风“护盘”**:许多投资者误判政府护盘必胜,纷纷在8.19元跟风买入,甚至透支(杠杆)加仓。
二、护盘失败与惨烈后果
1. **防线溃败**
- **1994年1月19日,申能弃守**:因市场抛压过重(每日收盘前涌现“平仓盘”),护盘资金耗尽,8.18元买单被击穿。
- **股价暴跌**:申能股份从8.18元一路跌至**3元左右**(跌幅超60%),同期上证指数从777点崩至325点(跌幅58%)。
2. **市场惨状**
- **哀鸿遍野**:交易厅内“如太平间般寂静,偶闻股民抽泣”,许多散户将50~60元买入的股票在5元砍仓,甚至撕碎账户发誓永不炒股。
- **杠杆连锁爆仓**:大量透支(配资)盘因股价破位被强制平仓,引发“多杀多”踩踏。
三、护盘失败的核心原因
1. **趋势力量碾压政策干预**
- 护盘仅聚焦单只个股,但当时市场受**银根紧缩、利率飙升**等系统性风险冲击,个股普跌,申能独木难支。
2. **杠杆助跌效应**
- 护盘信号诱使散户透支跟风,积累巨大平仓盘,最终成为砸盘主力。
3. **市场机制不成熟**
- T+0、无涨跌幅限制等规则加剧波动,政策市思维使投资者忽视基本面风险。
四、历史启示
- **“申能818保卫战”** 成为A股首次大规模政府护盘失败的标志事件,印证了**“市场规律大于政府意志”** 的硬道理。
- 其教训被后续监管层吸收:救市改为“多股联动+限制做空+国家队护盘等”组合拳**,起到好的效果。
这场战役浓缩了早期A股的投机性与制度脆弱性,也是中国股民集体创伤记忆的起点。若进一步探究教训,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利用政策或人为调控市场,短期可能效果明显,长期必然回归经济的基本面。

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为中国股市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提供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