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案例

用户头像
修心持股
 · 山东  

重庆路桥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体现了其从传统基建向“科技+交通”转型的深度探索,具体案例可分为以下五大方向:
一、桥隧智能监测与运维
1. 曾家岩大桥智慧运维平台
曾家岩大桥配备538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位移、车流量等数据,结合智能巡检机器人和防船撞系统,实现桥梁健康状态全周期监测。例如,2025年刘家台隧道车辆自燃事件中,平台通过多部门联动40分钟完成处置,运维成本降低30%。此外,该平台整合城管、交通等数据,形成跨部门协同的“中枢大脑”,已推广至重庆24座跨江大桥。
2. 高家花园大桥结构监测系统
该桥安装100余个传感器,24小时监测应力、挠度等参数,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分析。结合ETC动态称重技术,可精准识别超重车辆,减少桥梁疲劳损伤,相关数据已用于交警非现场执法。类似系统还应用于大佛寺长江大桥等6座市直管桥梁,病害检出率提升20%。
3. 新朝阳桥健康监测系统
作为重庆市首批智能监测桥梁,新朝阳桥通过169个传感器和北斗定位技术,实现桥梁振动、索力等参数全覆盖监测。系统可提前预警结构风险,例如船舶撞击或地震后自动报警,较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升85%。
二、智慧收费与通行优化
1. ETC匝道预交易系统
G65巴南收费站等试点采用“匝道预交易+三级诱导”技术,ETC车辆交易时间从200-300毫秒缩短至40-50毫秒,通行效率提升80%。该技术已推广至重庆302个收费站,占全市总数的84%。
2. 智能自助车道全覆盖
S7高新南收费站取消人工车道,引入智能收费机器人,支持ETC、移动支付等多种方式,单车通行时间缩短至10秒内。远程特情处理系统实现1人监管多车道,日均处理500起异常事件。
3. ETC+拓展应用
重庆高速ETC用户超430万,已拓展至智慧停车(1.3万个泊位)和无感加油领域。例如,大足区龙水镇ETC停车场缴费率提升10%,车辆通行效率提高5倍。
三、智能巡检与应急处置
1. 智能巡检机器人
曾家岩大桥、李家沱大桥等应用缆索检测机器人,可“攀爬”缆索表面,识别0.2mm裂缝,效率较人工提升4倍。武陵山特大桥等项目还采用无人机巡检,覆盖桥梁底部等高危区域。
2. 隧道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环山隧道部署“小北1号”机器人,实时监测一氧化碳、风速等参数,并通过AI算法识别火灾、事故,预警时间缩短至3秒内。系统联动风机、道闸等设备,二次事故率降低75%。
3. 边坡轻量化监测系统
重庆高新区试点无线传感器,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时监测边坡位移、水位,数据通过5G传输。该系统已覆盖“五桥五隧三边坡”,预警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至半天。
四、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
1.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
重庆路桥与赛力斯汽车合作开发的机器人,应用于汽车总装生产线,装配精度达±0.03mm,效率提升40%。未来计划延伸至桥梁检测、道路养护领域。
2. 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
重庆(西部)科学城推进车路协同技术,通过雷视融合设备实时感知路况,引导车辆分流。例如,科学城收费站结合匝道预交易与车道级诱导,高峰时段拥堵里程下降36%。
五、数字化管理平台
1. 智慧市政系统
整合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数据,形成全要素数据库。例如,智慧桥隧管理平台接入8040个感知点位,闭环处置405起桥墩防撞预警,实现全市桥隧健康状态集中监管。
2. BIM技术全流程应用
鹿角隧道、宝山大桥等项目采用BIM+GIS技术,优化设计与施工。例如,鹿角立交通过三维模型减少“下错道”问题,施工效率提升10%。
总结与成效
重庆路桥通过上述案例,实现了安全提升(事故率下降12%)、效率优化(运维成本降低30%)和服务升级(通行时间缩短80%)。其智慧交通布局不仅支撑传统业务升级,也为科技转型提供了场景验证,未来将深化“3+1+N”人工智能体系,推动全域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