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做基本面说明,不作为投资依据,第一期先简单聊聊基本面
科创板牛市来了 大家千万要注意
短剧还需要观察时间,三季报后是投资的好机会
我的播客欢迎收听网页链接
后面有空在写写 再说怎么和奈飞对打
大家都知道消费股主要看营收变化
类似游戏或者短剧都有可能快速改变营收
2017-2020年后日常消费品很难增长
酒或者奶这种,过去曾经出现过有些企业囤积库存炒作股票业绩
宠物经济的泡沫过大,消费股实际上在a股没办法选择
游戏股受制于本地化难度和制作周期制约,选择难度很大
做简单研究后,决定选择容易的新消费板块,作为反抗通缩的板块
AI时代企业只有做好两件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本与变现
新消费的核心是新营收:什么样的营收和付费模式a股从来没出现过,短剧一定算一个
剧行业凭借轻量化生产和精准投流快速崛起,而奈飞依靠内容护城河稳健增长,两者分别代表碎片化与深度消费的差异化赛道
成本端:
算力付费是按次数来的与过去订阅制有很大区别,所以必须订阅制+单集付费才能把握住大成本
大成本控制非常困难。不控制住成本端就会出现目前短剧行业的特点,例如掌阅科技综述:“国内与出海双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降低”说明投流买量的时代已经结束
行业还需要注意出海节奏,出海需要本地化部署,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喜欢的短剧应该由当地制作和运营团队建立,这样做成本非常大。掌阅巨亏估计是因为过度激进带来的结果。如果公司强势择投入会快速占领市场
欢瑞世纪的模式或许更加适合普通公司。坚持优先在国内产生正向现金流。或许找到单一剧种类似动漫或者低成本运营产生爆款才是控制成本的重点:具体参考欢瑞世纪的预报
掌阅AI优化剧本生成、3D建模(如《遮天》特效),制作周期缩短50%,成本降至传统模式30%以下。腾讯“智影”等平台实现剧本AI生成、数字人主演,单集成本降至真人剧的30%以下,周期从30天压缩至7天内。短剧效率高,能按月甚至更短周期制作,结合AI提升效率,能以较快速度连载出视听化IP产品。短期看或许这两种出海模式都有可能成功。
变现端:关注ip运营能力与广告结合的情况,美图的老路告诉我们,app内植入广告未必会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效果,美图广告的增长也是持续乏力的。ip行业的难点和堵点很多,需要天才制作人驱动。掌阅科技:短剧业务毛利率60.87%(2024年),显著高于传统业务。海外平台iDrama上线3个月用户近20万,登顶多国娱乐畅销榜TOP50,美国市场贡献53.87%收入。互动化转型:Reel.Al等应用支持用户与AI角色实时互动,开创“观看-解锁剧情-社交裂变”新场景,用户付费转化率提升50%
其他短剧股:
百纳千成(300291.SZ):与腾讯影视签署4亿元《影视剧集联合合作合同》,联合制作精品剧集(含短剧),合作金额占2023年营收93.55%。大股东美的少东家被套了
慈文传媒(002343.SZ):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以 古龙IP为起点,在影视开发、文旅衍生等领域深度合作15。子公司完成《武林外史》等微短剧备案,储备《乌金沉》等S+级项目,计划2025年上线1。海外布局成果显著:联合出品英语短剧《Love on the Sidelines》登顶北美平台榜首1。拥有《花千骨》《楚乔传》等头部IP资源,转型平台型泛文化公司。公司大股东被司法诉讼
阅文集团很多人都分析了我就不说了 公司估值较高业务比较复杂 具体研究直接看别人的分析🤣
1. 市场规模与增速
短剧行业: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34.3亿元,超越电影票房(460亿元),用户规模6.96亿,占网民68%。海外市场增速更猛,预计2025年收入38亿美元(2023年仅1亿美元)。
奈飞:2025年Q2营收110.5亿美元(同比+15.6%),广告套餐用户9400万,目标2030年广告收入90亿美元。
变现端:短剧IAA(广告)占比50%,付费单部剧20-50美元。奈飞订阅制为主(月费6.99-22.99美元)。
成本端:短剧单部10-30万美元,周期2-3个月。奈飞单集预算超百万美元。时长对比10-15倍。
制作的特点
短剧:依托中国网文IP库+算法投流(ROI驱动),本土化改编能力(如东南亚市场下载量增长2354万次)。
奈飞:全球内容库(3亿付费用户)+原创IP(如《鱿鱼游戏》)+技术(AdsSuite广告系统)。
短剧赛道:关注出海平台(如ReelShort)及AI降本企业(腾讯"智影"单集成本降70%);风险为题材同质化。
奈飞:广告业务增长确定性高,但估值已反映预期(PE 58.84x),需观察体育直播转化率。
Netflix的防御优势
数据闭环壁垒:3亿用户行为数据训练推荐算法,新品成功率超80%
技术反制:已应用AI特效降本(如《佩德罗·帕拉莫》成本仅为传统剧1/10)6,并探索AI生成长剧集试点
AI短剧的颠覆路径
抢占增量市场:全球短剧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856亿元,用户规模突破7亿(vs Netflix 3亿用户)。ReelShort下载量已超越Netflix,北美用户付费ARPU达$29(接近Netflix基础套餐)
技术代际跃迁:AI视频生成逼近影视级质量(如Sora Turbo模型3分钟生成完整剧本)1,2025年Q3起AI转绘短剧将占新剧总量40%
结论:AI短剧凭借生产成本碾压(IAP模式毛利率60%+)和分发效率优势,正在侵蚀Netflix的中低端内容市场210,但短期内难以撼动其高端内容壁垒。颠覆的关键在于:算力成本曲线:若AI生成4K影视级内容的成本降至Netflix自制剧的1/5(当前约1/2)全球化合规能力:解决文化适配与监管问题(如欧美对AI生成内容的标注限制)未来更可能形成“双轨生态”:Netflix主导高投入精品剧,AI短剧统治碎片化娱乐,两者在广告变现和AI技术层面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