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扒一扒 | 卧龙电驱:从造电机到搞人形机器人,卧龙真的要“起飞”了?

用户头像
趋势猎金
 · 山东  

大家好,欢迎来到【公司扒一扒】栏目。
今天要聊的主角,是一家从“造电机”一路干到“搞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公司——卧龙电驱

别看名字挺佛系,这家公司可一点都不“躺平”。
它从最早做电机起家,如今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工厂,还在机器人、电动车、低空经济这些热门赛道上全面开花。

一句话总结:卧龙电驱,正在从“马达工厂”变成“智能驱动王国”。

消息面

最近这家公司挺忙。
一边在和智元机器人合作搞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一边还给特斯拉提供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设备;
同时又和商飞一起研究无人机、飞行汽车用的电机系统。

国家这两年大力推“低空经济”,也就是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些新玩意。卧龙电驱凭借电机老本行的技术优势,有望在这一波政策红利中吃到第一口肉。

简单说,风口全在它头上吹:
机器人风口、低空飞行风口、新能源汽车风口,全都踩上了。

基本面

卧龙电驱的主业是——电机 + 驱动控制 + 自动化系统
听起来有点抽象,咱们翻译成人话:
它能造各种马达、搞控制系统,还能帮工厂做自动化改造。

旗下还有个子公司叫希尔机器人,专门干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帮客户定制整条自动化生产线。
这就让卧龙不止是“造零件的”,而是能把一整套“智能装备”交付出去。

除了传统电机业务,公司现在还重点押注两个方向:

人形机器人:持股智元机器人,给仿生机器人做“关节电机”,还拿到了小批量订单;

低空经济:和商飞合作搞无人机、飞行汽车的“电推进系统”,部分产品已经进入量产。

再加上本身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卧龙电驱的产业链可谓是越铺越宽。

财务表现

看数据:

2025年中报收入 80.31亿元,同比微增 0.66%

但归母净利润 5.37亿元,同比大涨 36.76%

净利率提升到 6.82%,经营现金流 7.1亿元,翻了一倍。

什么意思?
收入没怎么涨,但利润蹭蹭往上走——说明公司经营质量明显改善,钱赚得更实在了。

公司亮点

① 技术硬
卧龙在电机控制领域属于真专业户,几十年技术积累,专利一大堆。
它不光能做普通电机,还能做高性能无框力矩电机、伺服电机、航空电机等高端货。
这些技术正是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装备的“心脏”。

② 地位稳
它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同时覆盖工业电机、新能源车驱动、人形机器人电机三大领域的企业,
在全球市场上也算排得上号。

③ 护城河深
卧龙在全球拥有40多家工厂、5大研发中心。
生产线遍布中国、越南、德国、英国等地,
这让它具备“全球供货 + 成本平衡”优势,别人很难模仿。

企业文化

卧龙的文化有点文艺:
讲“诚、和、创”三字诀——诚实守信、和而不同、创新驱动。
公司强调“让世界因卧龙更美好”,其实意思就是要在智能制造时代占一席之地。

综合评价

卧龙电驱是一家有技术底子、也敢转型的老企业。
过去靠工业电机起家,如今靠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车继续腾飞。
无论是和智元机器人共研关节模组,还是与商飞共建航空电推进系统,都能看出它不满足于做“零部件厂”,而是要往“智能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商”升级。

未来,如果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真能规模化落地,卧龙电驱的电机、控制系统、驱动解决方案都能直接受益。
当然,目前这些新业务还在早期阶段,短期内对业绩贡献有限,但潜力确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