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宸科技(SZ301536)$ (SigmaStar)分析报告
核心产品与业务布局:
智能安防(Security):公司传统优势领域,涵盖专业安防、民用安防和消费类安防三大细分市场。星宸的 IPC摄像机SoC 芯片系列(如SSC337/332/335/377等)支持超高清智能摄像机,在全球安防监控SoC市场长期保持领先份额。例如,SSC337/SSC377系列专业安防芯片支持多路超高清视频输入,满足平安城市等高端监控需求;SSC3XX系列民用安防芯片覆盖1080p至12M像素摄像头,广泛应用于家庭摄像机、商铺监控等To C场景。另一方面,公司推出的边缘AI计算SoC(如SSR66X系列NVR芯片)集成了自研神经网络单元,在前端摄像机实现视频解析和智能检测,满足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边缘侧算力需求。
智能车载(Automotive):公司重点拓展的新兴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约10.61%。产品线主要覆盖 ADAS驾驶辅助、视觉感知及行车记录仪 三个方向。在ADAS领域,星宸聚焦 L0~L2 级别功能,现有SoC已支持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LKA)、紧急制动(AEB)、前碰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等辅助驾驶功能。公司正与一级供应商合作开发更高阶的 L2+ 前视一体机芯片方案,并规划在2026年推出支持多传感器融合的域控制器级。在视觉感知方面,星宸的车规级芯片已经覆盖电子后视镜 (CMS)、驾驶员监控 (DMS)、乘客监控 (OMS)、360° 环视(AVM)等应用,实现从后装行车记录仪向前装感知系统的突破。典型产品包括通过AEC-Q100 Grade 2车规认证的 SAC8539 智能车载视频SoC,以及面向流媒体后视镜的 SSC8836Q 芯片等,它们已在前装行车记录仪和驾驶辅助预警市场取得突破。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公司车规芯片出货量正快速攀升,在前装供应链中(如比亚迪等主机厂)实现进展,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智能物联(IoT):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2024年营收占比约20.58%智能物联业务涵盖 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显示 等 AIoT 终端应用。近年来物联网设备需求迅猛增长,星宸及时从传统楼宇对讲等领域拓展至新型IoT终端。目前智能家居方向,公司推出了 SSD201/202 等系列芯片,应用于智能门锁、家电显示控制等,与国内头部家电品牌(如海尔、美的等)展开合作开发。其芯片方案已嵌入多款智能门锁、智能猫眼产品,实现低功耗待机和人脸识别等功能。智能机器人方向,公司发布了SSU9383系列多传感器融合SoC,面向扫地机、割草机等消费级服务机器人。得益于此,2024年星宸机器人芯片出货量和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三倍;尤其是2025年一季度,单季度该领域出货量和销售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体增长远超预期。星宸科技有望在2025年跻身国内清洁机器人SoC市场领先梯队,扫地机器人、割草机等细分领域市占率进入前三。智能显示交互方面,公司推出的 SSD268G 智能显示控制芯片荣获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卓越创新奖之“最具创新价值产品”奖项,已应用于工业人机界面(HMI)、商用显示屏等场景,在显示画质和AI交互上表现出色。这些新兴应用(机器人、智能显示等)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引擎。另外,公司正积极布局 智能眼镜 等创新领域,并已推出业内首款专用于AR眼镜的SoC芯片(见下文),进一步拓展物联网业务边界。
在研产品与技术突破
面对快速变革的AI芯片市场,星宸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6.02亿元,占营收比重约25.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研发强度支撑下,公司在多项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主要在研方向包括:
3D感知技术:星宸通过收购福建杰木公司的3D ToF相关无形资产,切入 三维深度感知 领域目前已形成专门的3D感知业务线,推出了部分 iToF(间接飞行时间) 系列芯片,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避障、多媒体交互等市场。同时,公司正研发新一代 dToF(直接飞行时间) 芯片,主要面向 车载激光雷达 长距离测距和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领域,满足对高分辨率远距3D感知的需求。星宸已将自有的ISP图像信号处理与3D传感技术结合,打造“3D感知 + AI计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Total Solution。据公司透露,其基于 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的激光雷达接收SoC芯片已完成流片,预计2025年底取得车规级认证,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星宸科技计划凭借该类芯片进入车载激光雷达供应链,目标抢占约 5–8% 的车载激光雷达接收芯片市场份额(目前该领域由索尼等少数厂商垄断,国内也有多家芯片公司在布局竞争)。
智能穿戴与人机交互:面向AR/VR和可穿戴设备新风口,公司开发了AI智能眼镜芯片 SSC309QL。该芯片在2024年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发布,采用chiplet小芯片技术,内置LPDDR4x内存,具备超小尺寸和超低功耗等特点,可无缝集成于眼镜镜腿。SSC309QL支持AR实景导航、实时语言翻译等AI功能,提供12M像素摄录和4K视频编解码能力,在AR眼镜上实现高清拍摄与本地AI识别的平衡。据悉该芯片已送样头部客户,终端AR眼镜产品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上市。另一方面,公司针对运动相机、无人机等场景,规划了下一代 运动影像ISP芯片。该芯片将采用先进制程工艺,聚焦提高运动场景下的图像动态范围和稳定性,兼顾极限低功耗,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流片。它有望应用于智能手表的运动相机模块、无人机摄像头等,解决当前运动影像设备在高速运动和弱光环境下的成像瓶颈。
高阶机器人芯片: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正研发更高性能的专用SoC。例如,针对类人/家政服务机器人,开发支持机械臂运动控制和复杂室内外环境感知的芯片;针对室外自动作业机器人,研发适应苛刻环境的泳池清洁、割草机器人专用SoC。这些芯片将集成更多传感融合和运动控制IP,提升机器人自主作业能力。根据规划,上述高阶机器人芯片预计2026年起逐步量产。星宸希望凭借在清洁机器人等市场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拓展服务机器人、新型农业机器人等领域,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SoC供应商。目前公司已有产品在机器人领域取得成功:清洁机器人用的SSU9383/9386系列多传感SoC备受客户欢迎,新品在2024年和2025年Q1均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公司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大在机器人芯片上的投入和产品迭代速度,满足更复杂多样的机器人应用需求。
未来发展战略
在技术与市场高速演进下,星宸科技制定了清晰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到供应链保障多方面发力:
1. 技术驱动的增长路径: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增长,强调“感知+计算”“视觉+AI”的核心理念,将持续整合 ISP图像、AI加速、音频、视频编解码、显示控制、3D感知 等六大核心IP,打造端边侧智能硬件的“心脏”芯片。通过多IP的深度融合,星宸的SoC将同时具备感知(图像/传感)与计算(AI处理)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壁垒。例如,公司计划把自主ISP与3D ToF结合,推出“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感知方案,用于智能驾驶车载感知static.cninfo.com.cn。该方案预计在2026年形成规模营收贡献(公司内部预计相关业务年收入有望超过5亿元)。此外,公司还将延伸核心技术至音视频、显示、人机交互等领域,力图形成平台型芯片能力,以技术驱动横向拓展新的产品线。高研发投入将持续保持,预计未来几年研发费用率将维持在25%以上,占比显著高于业界平均。管理层认为,技术壁垒和产品差异化将带来定价权和较高毛利,形成正向循环,也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2. 市场扩张与全球化布局: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星宸科技正积极谋求全球化发展。一方面,在 智能机器人 领域,公司计划2025年将清洁机器人SoC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前三,并进一步拓展农业、配送、服务机器人等新兴细分市场,以丰富产品应用场景。迅猛增长的机器人芯片业务使公司在2025年有望跻身该领域的领先梯队。另一方面,公司筹划通过 境外上市 加速国际化步伐。2023年7月星宸公告正筹备在港交所H股上市,预计2025年前后完成赴港IPO,以借助国际资本拓展海外市场。通过香港上市及募资,公司将加大对东南亚、欧洲等地市场的开拓力度,设立本地支持团队,提升SigmaStar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同时,星宸非常重视 生态合作,计划与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例如,已在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寻求与业内巨头(如华为、特斯拉等)的合作机会,通过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关键技术。这样的深度合作有望帮助公司提前洞察行业需求、制定技术标准,并绑定战略客户,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3. 产能与供应链保障:由于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公司自身不拥有晶圆厂,晶圆制造主要委托台积电、联华电子(UMC)、格罗方德等全球头部代工厂完成。封装测试则交由日月光等专业封测厂承担。上游产能的波动和供应紧张是近年行业常态,为此星宸实施“长期协议锁定 + 多供应商”的产能策略。一方面,与主要代工伙伴签订长期产能预留协议,锁定关键制程的供给。公司在2021年即与某主要供应商(代号B)签署了晶圆产能供应协议,预付大额产能保证金以确保未来几年产能供应。该协议有效期至2029年底,约定2024–2029年星宸按锁定价格和最低采购量,累计采购约 2.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7亿元)的晶圆。通过这种采购承诺,公司锁定了重要节点工艺的产能,对冲晶圆代工短缺或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布局,引入多元化供应商以减少依赖度。据披露,报告期内星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常在75%以上,存在一定依赖。为此公司在28nm等成熟工艺上增加合作代工厂,分散供给渠道;在先进工艺上也储备第二来源,以提高供应链韧性。展望未来,星宸在先进制程上的产能也将逐步释放。公司目前5nm/7nm工艺的芯片研发主要用于高算力AI视觉芯片,预计随着2026年机器人、高级别ADAS、车载激光雷达等新品量产,先进工艺需求会攀升,公司将与代工伙伴合作确保这部分产能爬坡,以支撑新品放量。
产能释放与业绩展望
1. 产能规划及释放:通过上述产能锁定和供应链管理措施,公司当前 28nm及以上成熟工艺芯片(主要用于安防监控、车载记录仪、家居物联等中低功耗产品)产能得到有效保障。这将支持短期内核心业务的稳定出货和市场份额提升。在先进工艺方面,公司2024年开始研发的5nm/7nm SoC预计2025-2026年陆续流片,初期产能受限但会随量产爬坡逐步提升。尤其在2026年下半年,若车载激光雷达接收SoC、机器人高算力芯片等项目按计划量产,公司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将显著提高,推动产品性能和毛利进一步上台阶。简而言之,星宸通过提前布局产能,在行业“缺芯”背景下具备了一定抗风险能力,为后续业绩释放打下基础。
2. 业绩增长动力:展望未来几个阶段,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短期(2025年),受益于智能机器人芯片的大幅放量和车载前装市场突破,公司营收预计同比增长30~40%。其中,清洁/服务机器人SoC全年销售有望达到15亿元级别规模,成为新的增长主力;此外,公司成功进入比亚迪等整车厂供应链,预计带来约3亿元新增收入,主要来自车载摄像头、DMS等前装芯片订单。这些将驱动2025年公司营收跨上30亿元左右台阶,全年净利润有望达到3.3~3.6亿元,同比提升约30%(2024年净利为2.56亿元。中期(2026-2027年),随着前述在研新品进入收获期,公司业绩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7年,3D ToF传感芯片(涵盖车载激光雷达和机器人测距应用)、高阶ADAS芯片(L2+前视和域控)、AI眼镜芯片等将全面量产并形成规模销售。保守估计2027年公司主营收入可突破 46亿元,实现净利润超过 5亿元,相比2024年翻倍有余。利润增长得益于新品毛利率较高以及规模效应显现。长期来看,星宸强调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研发费率将长期维持在25%以上,高投入换来高壁垒;同时注重费用控制和营运效率,历史上公司股权回报率(ROE)在业绩高峰期曾超过30%,体现出较佳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及高端产品占比提高,公司毛利率有望在45%左右维持稳定(对比2024年毛利率35.7%,未来还有提升空间)。管理层认为,只要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拓展并行,公司有信心实现“规模增长+利润率提升”的良性循环,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注:以上业绩展望结合公司公告及券商预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实际情况需视市场和产品推进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