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建筑(601668)公布了半年报。报告显示,中国建筑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 2.59 万亿元,净资产仅为 8066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6%。
如此高的负债率,中国建筑的经营和发展是否面临风险?如同堰塞湖一般高悬于顶的巨额债务,到底都欠了谁的钱?
财报显示,中国建筑的债务主要由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构成。其中,流动负债占比最大,达到了 1.92万亿元,占总负债的 74%;非流动负债为 6749亿元,占总负债的 26%。
在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是主要的构成部分。应付账款为 9249亿元,主要是欠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货款和工程款;合同负债为3515亿元,是客户预先支付的款项,这部分负债未来需要通过交付工程或产品来偿还。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是主要部分。长期借款为5402亿元,应付债券为 1008亿元,这两项合计占非流动负债的95%。中国建筑通过长期借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
从债务构成来看,中国建筑的应付账款高达9156亿元,这部分债务主要是欠供应商和分包商的。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产业链较长,中国建筑作为总承包商,需要采购大量的建筑材料、设备,并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的分包商。由于工程结算周期较长,往往会形成大量的应付账款。例如,一家为中国建筑供应钢材的企业,可能在交货后需要等待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货款,这就导致中国建筑对供应商形成了负债。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不仅中国建筑如此,其他上市的央企建筑企业比如中国交建(601800)、中国铁建(601186)等,也都是应付账款数额巨大,形成了流动负债的主要部分。其中,中国交建应付账款为3992亿元,中国铁建应付账款为5387亿元。
在中国建筑的2.6万亿元的负债中,合同负债达 6514 亿元,也是占比较大的部分。合同负债主要是客户预先支付的款项。在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客户通常会按照合同约定,在项目开始前或建设过程中支付一定比例的款项。以房地产开发为例,购房者在购买期房时,会提前支付房款,这部分款项就形成了合同负债。
这6514亿元的合同负债不需要支付利息,没有财务成本的压力,但在未来需要通过交付合格的工程或房产来履行义务。
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建筑的负债结构中,还有一块是欠金融机构债务,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
中国建筑作为国内最大的建筑央企,在金融机构有着良好的信用和庞大的授信额度。2025年上半年,中国建筑短期借款余额1595亿元,长期借款余额5402亿元,应付金融债券1008亿元。金融机构债务合计高达8000亿元。
尽管金融机构债务高达8000亿元,但中国建筑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仅为89亿元,年化利率仅仅为2.2%。如此低的利息,一般的企业是望尘莫及的。
综合来看,中国建筑的2.6万亿元负债中,金融机构支持的长期借款以及合同负债接近1万亿元,具有偿还压力的流动负债金额大致在1.6万亿元左右,而上半年的财报显示,中国建筑账面现金高达3800亿元,流动资产2.46万亿元,即便不算7700亿元左右的存货,对流动负债也可以形成全覆盖。
由此可见,虽然2.6万亿债务高悬头顶,中国建筑也不会成为恒大第二。笔者认为,2.6万亿元债务对中国建筑经营和发展,不会形成较大的压力。